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云阳生基村“三大坨”出山记
发布时间:2020-08-05 09:16:00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点击:768

云阳县上坝乡生基村,地处云阳最北端,在海拔1200多米的轿顶山山脚下,与奉节、巫溪接壤,是云阳的深度贫困村。由于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农民常年种植的就是白萝卜、土豆、红薯这“三大坨”传统农作物。

过去,生基村家家户户习惯把土豆煮熟、切片、晒干,做成土豆片,油炸后撒点盐用来招待客人,也是孩子们喜欢吃的零食。现在,这些土货通过互联网走出了大山,卖到了全国各地。

游客偏爱“三大坨”

“土货进城,我们得感谢县政协帮我们搭上了‘互联网快车’。”近日,生基村主任姚贵琼说,2015年,云阳县政协帮扶上坝后,生基村就成了政协干部、职工的“责任田”,先后派出多名党员干部任村第一书记,一帮就是5年。

他说,上坝乡地处高山地区,生态植被好,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具有发展生态度假游的天然优势。几年来,在县政协的帮扶下,上坝乡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游,开发了“锣鼓宕”乡村休闲度假区,还把“九狮坪”“轿顶山”等自然生态景点打造成渝东北“越野e族”、驴友探险的热门打卡地,户外爱好者纷至沓来。

让人有点意外的是,上坝的原生态土货“三大坨”很受游客青睐。尤其是油炸土豆片,独得客人“专宠”,几乎是每桌必点,临走时往往还要带一些。

鲜货加工变干货

“这让生基村看到了村民增收的一条路。”村第一书记、县政协帮扶干部胡长波说,他们分析后发现,生基村地处中高山地区,其土壤中“硒”含量较高,加上生态环境好,日照时间长,种出来的“富硒马尔科”土豆在渝东北很有名气。“全村新鲜土豆的产量每年40万公斤左右,以前交通不便,基本上就是农民自己吃和喂猪。”他说。

游客进山后,在县政协的帮助下,生基村村支两委通过前期市场考察调研,决定村集体上一条农产品深加工线,把土豆、红薯、萝卜等农副产品鲜货进行深加工,变成土豆片、红薯条、萝卜丝等干货。然后通过网络电商,销往全国。这样既解决了保鲜储藏的问题,又解决了运输不便的问题,更能让村民销售不再犯难。

筹集资金、购买设备、培训人员……不到两个月,生基村依托原有的药材加工厂厂房,建起了一条年生产能力30万公斤、年产值100万元的农副产品深加工线。

解决“黑斑”难题

“投产之初,就遇见难题。”姚贵琼回忆,土豆表面参差不平,小凹洞很多,机器除皮不是很干净,因此,生产出来的土豆片边缘总有黑斑,品相不好。大家想尽办法都不行。

后来,他们将土豆除皮环节改为手工操作,把全自动的生产线改成半自动。“这个土办法一下解决了土豆片‘黑斑’的问题。”

生产线建起后,不但解决了生基村过去“三大坨”销售难的问题,还解决了周边几个村“三大坨”的深加工,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零的突破。依托村电子商务经销点,生基村把上坝乡的“山货”介绍给全国各地的朋友,“土豆片”“红薯条”“萝卜丝”走上了城里人的餐桌,登上了主城火锅店的菜谱。

短短一个月,生基村的“土货”销量翻倍增长。胡长波说,村里“三大坨”的销售热线是15023864960,希望大家多多出山,让更多的山里群众看到致富的希望。

记者 彭瑜 通讯员 张曙光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