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云阳贫困村有位“诗人书记”
发布时间:2020-11-20 09:42:47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点击:918

“驻村书记责任大,解读政策要到家。云阳镇里扶光华,走访农户家常拉。田间地头说说话,协助农耕把地耙。扶贫攻坚政策好,幸福生活人人夸。”

  这是邵乘胜在诗中对扶贫工作的描写。2019年3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邵乘胜来到云阳县云阳镇光华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两年多时间里,他与光华村村民打成一片,用诗词记录着扶贫工作中的点滴小事和村里的变化,成了群众眼中的“诗人书记”。

  “陡峭山上,尘土飞扬,石子溅。”

  初到光华村,邵乘胜便在扶贫工作日志上写下了一首《满江红·扶贫光华》:“尘土飞扬,石子溅,渣土不歇。举目望,天高云淡,酷热日烈。四十功名尘与土,八百里路云和月。乍离家,驻守光华,扶贫接。辛与苦,自己捏。攻坚志,莫泯灭。陡峭山能上,问苦不缺。产业帮扶传捷报,勤劳耕作不松懈。下决心,摘掉贫困帽,党恩谢!”

  通过走访,邵乘胜了解到,光华村位于云阳镇与红狮镇的交界处,四面环山,全村有930户3109人,劳动力仅1500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就有900多人;一些农户想买农用电动车,但村里的路没有通到家里和地头;产业发展薄弱,贫困户的收入主要靠种庄稼,很不稳定。

  “昔日漫山荒,今朝换绿妆。”

  接下来的日子里,邵乘胜和村支两委成员挨家挨户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困户和低保户,摸清他们的致贫原因、生活来源、子女教育、大病医疗报销、住房安全、饮水保障等情况。白天走访,晚上梳理,邵乘胜常常在写完扶贫日志后有感而发,记录下自己的感触。

  经过调查和分析,村里决定发展黄豆、青脆李等特色产业,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村民自家“小”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今年3月,由村集体经营的产业园在光华村七组进行土地整治;6月底,完成机耕道建设和150亩土地整治;村里引进云阳县锅底湾果品合作社,指导村民种下黄豆;11月,青脆李基地完成建园工作,山顶修建的龙门石水库能有效解决三伏天季节性缺水的问题;村里安装了50盏太阳能路灯,让村民夜晚出行不再难……

  “昔日漫山荒,今朝换绿妆。黄豆呈翠色,孕育新希望。”种下了黄豆和青脆李,邵乘胜又带领村干部谋划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直播带货卖农产品。

  “邵书记硬是要得!”村民胡江平说,他有责任心,农忙时他常帮大家收油菜籽、收稻谷、打红薯粉。

  目前,光华村培育了兴牧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家财山羊养殖场、传学土蜂养殖场、任超生猪养殖场等多家市场主体,共种植柑橘1080亩、冬枣670亩、脆李300亩,相关产业覆盖了90%以上的农户。

  “愿事农桑山村住,松风竹林蝉为友。”

  “愿事农桑山村住,松风竹林蝉为友。麻绳镰刀老黄牛,二亩薄田锄头守。晚观日落早日出,泉水煮茶包谷酒。冬藏秋收皆欣喜,夏耘春播不叹苦。”

  “扶贫光华,春播秋收。山高路远,焚膏继晷。襟怀磊磊,豪气悠悠。克坚攻难,披星沐露。任劳任怨,绝不言愁。”

  ……

  邵乘胜说,他一直喜欢写诗,在光华村的日子,更是找到了创作的激情和动力,日积月累,渐渐写作了12万字。在同事们的建议下,他将诗词整理成《脱贫攻坚诗词拾遗》一书。书分4个板块,分别是扶贫感怀、田园风光、村民百态及百字令。

  驻村的日子里,邵乘胜也喜欢和热爱写作的村民交流切磋。67岁的向志清老人虽说只读了两年小学,但也十分喜欢写一些宣传农村新风、国家政策的小段子。“邵书记帮我修改病句错字、整理作品花了不少精力,又给我送纸送笔、出钱打印,还把我写好的诗打印成册贴在墙上,让修郑万高铁的员工和过路村民欣赏。”他说,现在吃得饱、住得好,他要学着把这些变化记录下来。

  如今,邵乘胜牵头做起了“不忘初心光华人 牢记使命谢党恩”微信公众号、流动党员微信群、“光华村驻村扶贫纪实”抖音号,将扶贫文件、政策用生动的方式进行宣传和解读,让在外的光华村人知晓家乡的发展,了解村里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

  “屋里坐,院里坐,把酒桑麻话硕果,幸福满筐箩。”邵乘胜说,“我们常说,艺术要扎根生活,深入生活。如今的光华村天蓝,水绿,屋新,墙白,路宽,人和,我觉得诗不在远方,就在我的脚下。”

  文 通讯员 何竞嘉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