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实用技术 >> 详细内容
高粱-再生高粱高效种植技术
发布时间:2019-10-17 13:26:21    作者:刘伟(文字)、张露(编辑)    来源: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点击:6469

一、技术概述

       统景镇腾浪农业高粱基地

高粱是重庆市重要的杂粮作物,种植面积常年维持在30万亩左右。通过系列综合技术将头季高粱休眠再生芽蓄留培育成穗,实现一年收两季,节约工、种、肥,具有技术简便、生产周期短、资源利用率高、增效明显等特点。因市场原料缺口,高粱种植面积扩大,双季种植技术需求也有增加。本技术内容包括品种选择、整地育苗、头季管理、再生季管理、收获等环节,重点解决了生产布局、适期播种、育壮苗、头季收获留桩程度、再生季保芽蓄留及病虫害防控等问题和技术难点。2003年以来,已连续在荣昌、万州、彭水等地进行了技术示范推广,年推广面积约5万亩。 

     江津黄庄现代粮油科技示范园优质高粱

二、技术要点

      高粱熟了 崔兵摄

1. 选择适合蓄留再生季的高粱品种。综合农艺性状好、抗病力和再生力强的优质高粱品种,如泸糯、泸杂、晋渝糯等系列。

2. 适时播种育苗。气温稳定通过12°C时播种,适宜播期在3月上旬。采用地膜覆盖育苗,出苗后若遇连晴天气,膜内温度持续高于28°C,应于中午揭膜通风,需注意苗床保湿。

3.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确保大田三沟(三沟指围沟、腰沟、畦沟,余同)配套。移栽前翻挖土壤,使耕层土壤松、细、平、净。杂交高粱需肥量较大,施肥原则:施足底肥,轻施提苗肥,重施孕穗肥,补施穗粒肥。底肥每亩用人畜粪肥1000千克、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50~65千克、氯化钾4~6千克,随整地施人。

4. 合理密植。当叶龄5~6叶时抢雨天前移栽,墒情不足则浇水移栽。套作栽培一般每亩栽4000~5000株,净作栽培一般每亩栽8000株左右,每穴栽双株。

5. 及时中耕除草、追肥。栽后7天内查苗补缺。雨后及时清沟、排渍。栽后7~10天中耕除草结合追肥,每亩用尿素5千克施苗肥。每亩用尿素10千克加氯化钾5千克兑粪水1000千克穴施拔节孕穗肥。抽穗前1周左右施穗粒肥,每亩用尿素5千克和氯化钾5千克兑水淋穴。

6. 防治头季病虫。全生育期易发生土蚕、螟虫、蚜虫、纹枯病、炭疽病等危害,应选择药剂进行针对性防治。建议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绿色防控。

7. 抗旱保护再生芽,施好促芽肥。采收前7~10天每亩施尿素8~10千克加人畜粪肥1000千克促芽,确保头季生育后期墒情充足。

8. 适时收割头季。当头季穗上中部变红,籽粒80%成熟时抢晴收获,人工或用打谷机脱粒。3月5日以前播种的,确保收获时间为7月20日左右,最迟不超过7月底。留桩高度为近地面2个节,砍秆时镰刀要锋利,速度要快,避免茎秆破碎影响再生芽生长。

9. 及时中耕除草、定苗。头季收后3~5天,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并匀苗,每株留再生苗1~2株。匀苗定苗原则为除上留下、除弱留壮。

10. 施好孕穗肥。结合中耕,每亩施尿素10千克加氯化钾5千克。

11. 防治再生季病虫。再生高粱要注意防治芒蝇、螟虫、蚜虫等危害。

12. 适时收获再生季。当穗上中部籽粒变红时及时采收。

三、适宜区域 

     潼南临江村高粱机收现场

该技术适宜于重庆海拔400米以下、光热资源较好的沿江河谷地区。

四、增产增效情况

     云阳县宝坪镇凤凰村农民收割红高粱

该技术一般头季和再生季亩产高粱均达400千克以上,每亩增效8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五、注意事项

高粱对有机磷、无机铜制剂、除草剂表现敏感,忌在前茬施用残留期长的农药(特别是咪唑乙烟酸、豆磺隆、异嗯草酮等除草;剂),避免产生药害。高粱连作极易发生炭疽病,应进行合理轮作。

六、技术咨询专家

编写人员: 刘 伟、刘 丽、冉国清、易 靖。

联系人: 刘 伟。

联系电话: 023-89133432。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