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现代生态梨园建设、生态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采收、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现代生态梨园的建设、生产和管理。
渝北放牛坪梨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8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8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877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NY/T442 梨生产技术规程
NY475 梨苗木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525 有机肥料
NY/T2596 沼肥
NY/T2628 标准果园建设规范 梨
NY/T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50/T485 农用沼液管道还田技术规程
DB13/T1401 梨叶片营养诊断技术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巴南天坪山梨园
3.1 现代生态梨园
以梨园生态环境安全和梨果产品质量安全为中心,围绕植物生理生态学理论与生态经济学规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高效利用光、温、水、气、土壤等生态条件及生物资源,建立的有别于传统梨园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梨园。
3.2 梨园生草栽培
指在梨园行间种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一种果园生产管理方式。
綦江凤凰山梨园
4 现代生态梨园建设
4.1 园地要求
4.1.1 现代生态梨园规模应适度,土壤、空气、灌溉水质量等环境条件,符合NY/T5010的规定。
4.1.2 园地选择,应符合NY/T442的规定,尽量远离柏树种植区。
4.1.3 园地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应符合NY/T2628的规定。
4.1.4 配套沼液肥水一体灌溉设施,应符合DB50/T485的规定。
4.1.5 因地制宜,建立梨园排水系统,并围绕排水系统,配套建设截洪沟、沉沙凼、生态缓冲堰、山坪塘,汇集径流,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缓冲堰应种植耐淹湿地作物。
4.2 品种和砧木选择
4.2.1 品种选择应以区域适应性和良种化为基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特点和品种特性,选用在当地自然条件下能表现出抗逆性强、优质、丰产、果实商品性好的品种。
4.2.2 砧木应根据产区的土壤、气候和砧穗组合确定,以杜梨、川梨等为主。
4.3 授粉树配置
根据梨树异花授粉的特点,选择与主栽品种花期相同、花粉量大、花粉亲和力强和果实商品价值较高的品种作授粉树,主栽梨树与授粉梨树的数量比例为(4~5):1。
4.4 苗木定植
使用无病毒苗木,质量符合NY475一级标准。一般在秋梢老熟后的秋季或春梢萌芽前的春季栽植。
4.5 栽植方式
平坝和缓坡地梨园采用宽行窄株长方形栽植方式,表层土起垄栽培;坡地梨园实行定植穴改土,聚表层土起垄栽培。
4.6 栽植密度
根据砧木、园地的气候、土壤和地势等立地条件以及整形方式和栽培管理水平等确定种植密度。提倡宽行窄株的栽植管理方式,以适应梨园通风透光和机械操作的需要,常规种植为(3~4)米X(5~6)米。
万盛经开区雷峰垭家庭农场梨园
5 生态栽培
5.1 有机肥替代化肥
5.1.1 商品有机肥替代。主要是养殖场粪便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腐熟发酵生产的有机肥或有机-无机复合(混)肥料。商品有机肥应符合NY525的规定,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应符合GB18877的规定。
5.1.2 自制有机肥替代。主要是利用养殖场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堆沤腐熟的有机肥,就近利用;或利用整形修剪的废弃枝条,就地粉碎还田,作树盘株间覆盖物,用以保墒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5.1.3 农用沼液替代。主要以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污水等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利用厌氧发酵工程处理产生的农用沼液对农作物进行施肥和灌水,农用沼液的质量符合NY/T2596的要求,未达标的不得用于农业生产,向环境排放的其水质应符合GB18596的规定。
5.1.4 果园生草替代。主要利用梨树株行间空闲土地,选留适宜的原生杂草或种植白三叶、紫花苜蓿、黑麦草等低矮牧草,完全覆:盖土地、增加土壤有机质、抑制恶性杂草。采用生草栽培管理的梨园,应限用除草剂。
自然生草,重点是选留和培育适宜的低矮原生杂草,及时人工割除鬼刺针、苍耳子、野蒿、小蓟和拉拉藤等高秆、藤蔓杂草,促进形成低矮原生杂草的优势群落,抑制恶性高秆、藤蔓杂草的生长;原生杂草超过50厘米应及时刈割,用以覆盖树盘或株间空地,以利保墒。
人工生草,重点推广白三叶、紫花苜蓿等低矮牧草,增加土壤有机质,生产牧草,抑制杂草。
5.2 精准施肥
5.2.1 梨园施肥分为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基肥一般在果实采收后施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在梨树萌芽开花前半月、落花后半月和幼果迅速膨大期进行,以速效肥料为主。
5.2.2 施肥主要采用沟施、穴施、撒施和叶面喷施,所施肥料符合NY/T496的要求。大量元素肥主要施人土壤中,土壤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微量元素以叶面施肥为主,可结合喷药进行。
5.2.3 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梨园,应采用营养诊断技术检测梨园土壤和树体营养水平,实现精准施肥,具体按照DB13/T1401的规定执行。
5.2.4 矫治用肥,重点根据营养诊断结果,通过叶面补充缺乏的微量元素。硫酸类微量元素肥如硫酸锌、硫酸铜和硫酸镁等可混合施用,但总盐分浓度不得超过0.3%;碱性微量元素肥如硼砂等不得与酸性微量元素肥如硫酸盐类、硝酸盐类微量元素肥混用。
5.2.5 沼液推荐施用量为150吨/公顷,施用方式按照DB50/T485执行,但应根据营养诊断指标,判定各必需矿质营养元素的丰缺状况,通过土壤施肥和叶片喷施的方式,及时补充缺乏的矿质营养,实现平衡施肥。
5.2.6 梨果忌氯,应禁用含氯肥料。
5.3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和追肥同步进行,灌水时期、方法、用量应合理。土壤干旱时要及时灌水,提倡滴灌、渗灌、微喷灌等肥水一体节水灌溉和沼液肥水一体灌溉。果实采收之后,及时灌一次透水恢复树势。
5.4 花果管理
花期采用蜜蜂授粉等方法辅助授粉,如遇雨天或低温时应进行人工授粉。缺锌、缺硼的梨园应分别用硫酸锌和硼砂叶面喷施补充。
5.5 果实套袋
结合疏果进行果实套袋,及时疏除畸形、过密、伤病果,单果套袋。选用梨果专业袋进行幼果套袋,套袋前应加喷一次药液,但要避免选用悬乳液、乳油剂药品。
江津石门生态农业观光园黄花梨熟了
6 病虫害绿色防控
6.1 冬季清园
结合冬剪,清除枯枝和废果袋,清除落叶落果,剪除的果枝可就地粉碎还田,用于覆盖树盘;冬剪后应包括果枝粉碎物覆盖区域内的全树、全园,树上、树下喷布一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清除和降低梨园越冬病虫源密度。
6.2 生物、物理防控
6.2.1 太阳能杀虫灯。按每2~3公顷放一盏的密度,在高3~3.5米或高出树冠0.5米处挂灯。重点防控金龟子、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卷叶蛾、吸果夜蛾、梨木虱、舟形毛虫等趋光性梨树害虫。
6.2.2 粘虫色板、粘虫带。粘虫色板最低悬挂密度为每4株挂一张,主要悬挂在树冠中部外侧,根据虫情,单独用黄色粘虫色板或混合悬挂黄、绿、蓝3种颜色的粘虫色板,酌情增、减粘虫色板使用次数和密度;主要防控粉虱、蚜虫、实蝇、桃蛀螟、突背斑红蝽等趋色性害虫。粘(诱)虫带主要用在主干部位,在主干部位的近地10厘米的区域,缠绕专用粘虫带或诱虫带,重点防控红蜘蛛、黄蜘蛛、蛞蝓、蜗牛等具有上、下树习性的害虫;蛞蝓、蜗牛等可选用含触杀药剂的粘虫带控制。
6.2.3 诱杀。采用糖、酒、醋诱杀罐和性诱剂等诱杀实蝇、夜蛾、卷叶蛾等梨树害虫。
6.2.4 天敌。根据虫情适当投放捕食螨、七星瓢虫、螳螂、寄生蜂、草蛉等益虫,防控害虫。重点是用捕食蟎控制红蜘蛛、黄蜘蛛、锈壁虱、粉虱卵等害虫,利用重寄生菌防治梨锈病。
6.2.5 树干涂白。主要提高树干抗寒能力,防控天牛和栖息在树干的越冬病虫害,涂白高度为离地80厘米或第一级分枝处,刮去树干翘皮,均匀涂上涂白剂。现配现用。
6.2.6 矿质农药。按照梨营养诊断检测数据,结合梨树必需矿物质需求,按照控丰补缺的原则,遴选含有益矿物质的药剂,如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镁、硼砂等;或矿物质的混合制剂,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或含有益微量元素的农药,如代森锰锌、代森锌、松脂酸铜等低毒、低残留农药,防病害、补微肥。禁限用含有树体过量矿质营养元素的农药。
6.3 选择性挑治
当病虫害危害程度达到防治指标时,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或其他禁限用农药,符合GB/T8321的规定。
万盛经开区雷峰垭家庭农场梨园
7 生态保护
7.1 配置蜜源植物
针对梨树异花授粉结实率高的特点和蜜蜂等虫媒辅助授粉要求,根据当地生态气候条件,按年度周期,配置适宜的蜜源植物。可在园区周边适度混栽枇杷、李、桃、蓝莓、葡萄、柑橘等蜜源果树;梨园林间种植油菜、白三叶等蜜源绿肥作物;在道路两旁、陡峭岩边种植玫瑰、樱花、海棠、蜡梅、紫穗槐等蜜源木本观赏植物,格桑花、地被菊等蜜源草本观赏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满足蜜蜂等媒介昆虫采蜜需求。放养蜜蜂辅助授粉的梨园,不宜悬挂黄板。
7.2 建立园周生态缓冲区
综合利用缓冲堰、人工湿地、山坪塘等建立梨园水系生态缓冲区,在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在堰、塘放流鱼苗,不投料养鱼消纳,富集水中氮、磷,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种植天敌栖息植物,如天葵、万寿菊、蓖麻及十字花科和伞形花科植物,诱集天敌栖息、生存和繁殖,结合配置的蜜源植物,建立陆地生态缓冲区,维护生物多样性。
8 采收
应符合NY/T2628要求。原则上成熟期间不能施用农药、化肥,采果前非特殊情况,不灌水,适度干旱,增加果实含糖量,提高果品质量。
南川区蓝博园家庭农场圆黄梨喜获丰收
9 质量控制
9.1 质量安全
产品应符合GB2762、GB2763的规定。
9.2 产品认证
产品应通过无公害食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有条件的应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GAP认证及地理标志登记。
9.3 化学投入品管理
投入品的购买、存放、使用及包装容器回收管理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进、出库台账。
9.4 产品检测
采取自检或送检方式检测产品质量,对果实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不合格产品不上市销售。采用自检的应配备必要的常规品质检查设备和农药残留速测设备;采用送检的应委托有资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
9.5 质量追溯
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档案,详细记载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日期,以及病虫草害及重要农业灾害发生与防控情况,主要管理技术措施,产品收获日期。对标准园内产品进行统一编号,统一包装和标识,实现产品全程质量追溯。档案记录保存二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