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蝼蛄
发布时间:2021-01-11 15:30:17
作者:主编:陈宗懋 孙晓玲
来源:茶树主要病虫害简明识别手册
点击:1684
学名 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属直翅目,蝼蛄科。
分布分布 于中国各茶区。寄主有茶、甘薯、马铃薯、白菜等植物。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30mm,淡黄褐色,前翅伸达腹部中央,后翅卷缩成尾状超过腹末,前足为开掘足,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棘3~4个。卵椭圆形,黄褐色。若虫体色与成虫相似。
危害状 以成虫和若虫咬食茶苗根颈部和伤害茶苗根系进行危害,造成茶苗死亡。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土中越冬,翌年2月越冬成虫开始活动,3月上旬越冬若虫开始羽化,5月上旬至7月下旬成虫陆续产卵,成虫具有趋光性,善飞翔。在土下15~30cm处开掘纵横隧道,洞口有新鲜虚土。雌成虫产卵前先在洞内筑土室,每室产卵约30粒,每头雌虫产卵约200粒,若虫孵化后取食有机质1~2天后出洞分散,在有厩肥、畜粪等有机质的土中活动,咬食茶苗根颈部和伤害嫩根。
防治要点 (1)闷热、无风夜晚开灯诱杀。(2)夏季结合中耕,发现产卵洞穴,再深挖10cm消灭卵块,且可捕杀成虫。(3)用麸、秕等饵料,按其质量的1%拌入90%的敌百虫晶体,加水适量拌成毒饵,按22.5~37.5千克/hm2,结合中耕施用。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