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爪螨
发布时间:2021-01-25 14:58:04
作者:主编:陈宗懋 孙晓玲
来源:茶树主要病虫害简明识别手册
点击:1845
学名 Oligonychus coffeae Nietner,属蜱螨目,叶螨科。
分布 分布于中国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区。
形态特征 成螨体长0.4~0.5mm,暗褐色,4对足。卵红色,球形,顶部有1根白毛。幼螨鲜红色,3对足。若螨体色、体形与成螨相似。
危害状 以幼螨、若螨和成螨刺吸茶树叶片的汁液进行危害,受害叶片先局部变红,后变暗红色,失去光泽,叶正面可见许多白色卵壳和蜕皮壳,晨露时可见微细的蜘蛛丝,后期叶质硬化,叶片大量脱落,甚至形成光杆或枯死,造成茶叶减产和树势衰退。
发生规律 在福建1年发生约15代,无明显越冬现象。一般春后雨量充沛,气温渐增,种群下降。炎热的夏天,仅少量种群留在茶树中、下部荫蔽处。秋季气温下降,气候干燥,种群又逐渐回升,每年秋末至翌年早春为发生危害盛期。
防治要点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茶园管理,及时分批采摘,清除杂草和落叶,减少其回迁侵害茶树。茶季叶面施肥,氮、磷、钾混喷,抑制螨口发生,旱期应喷灌。(2)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主要是田间食螨瓢虫和捕食螨;用韶关霉素400倍液。(3)化学防治:秋茶采后用45%石硫合剂晶体250~300倍液喷雾清园。加强调查,掌握在害螨点片发生阶段或发生高峰出现前及时喷药防治。可用24%溴虫腈悬浮剂1500~2000倍液、57%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注意农药的轮用与混用。
雌成螨
雄成螨
幼虫危害状(张家侠摄)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