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网红西瓜”遭遇滑铁卢 看你怎么翻盘?
发布时间:2017-07-28 09:29:26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点击:5099

“发展西瓜潜力大,瓜农个个乐哈哈。”这句顺口溜,曾在武隆区沧沟乡广为流传。

    2012年仲夏,凭借销售宣传和微博平台,沧沟西瓜“一战成名”,成为当地招牌水果,在武隆特产品牌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因天气等原因,遭遇销售“滑铁卢”,瓜农损失惨重,好不容易建立起品牌的沧沟西瓜“销声匿迹”。

    沧沟西瓜如何翻盘?

    借助微博 西瓜成“网红”

    “沧沟土地肥沃,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种西瓜。”近日,该乡农服中心负责人叶仲宇告诉笔者,沧沟乡种植西瓜已有好几十年历史了,不过,以前西瓜产量低,销售不畅。

    2007年,沧沟乡政府将沧沟西瓜作为特色产业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成立惠众西瓜专业互助社,逐年扩大种植规模。

    2011年,经过4年的发展,沧沟西瓜种植面积由450亩增加到近万亩,地头批发均价由每公斤0.6元上升至2元,供不应求,村民都尝到了种西瓜的甜头。

    产量大了,销售模式必须改变。

    2012年,沧沟西瓜官方微博正式上线。同时,10名沧沟乡瓜农也集体开通了微博,他们记录种瓜过程,讲解种瓜知识,与网民积极互动,微博成了“沧沟西瓜”的形象窗口。沧沟乡趁热打铁,同年相继推出“沧沟西瓜乡村发现之旅活动”,邀请“瓜粉”到地里采摘。

    这场由政府策划的网络营销活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沧沟西瓜一时名声大噪,成为农产品营销的典型案例。

    遭遇阴雨  “网红”泡了汤

    然而,好景不长。2014年,一场为期两个月的阴雨,将西瓜苗泡得“够呛”,这一年,沧沟西瓜几乎绝收。

    “种了30多年的西瓜,2014年那种情况还是头一次遇到,损失太惨重了。”村民刘益香感慨,当年气温低、雨水多、日照少,导致西瓜无法授粉,无法正常生长,体质很弱,病害严重,特别是6月17日至7月1日的15天连续降雨,瓜苗大批死亡或失去正常发育能力,沧沟西瓜“全军覆没”。

    叶仲宇告诉笔者,按照正常天气计算,该乡损失接近1500万元。

    沉重的打击,让村民的种瓜热情瞬间跌落谷底,“网红西瓜”曝光度大降。

    引进科技  不靠天吃饭

    “这说明,沧沟西瓜抗风险能力较弱。”叶仲宇说,与许多农作物一样,沧沟西瓜没能实现标准化生产,因此,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很大。

    为了让沧沟西瓜品牌重振旗鼓,必须要有科技硬功夫。

    “为避免过多受天气影响,我们引进了钢筋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叶仲宇介绍,目前全乡已引进32个大棚,每个占地12亩。通过温室栽培,西瓜育苗期缩短,瓜苗不受雨水天气影响,为西瓜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正在分捻枝桠的管理员谢纬高告诉笔者:“西瓜的生长期约100天,过去,我们都是3月份开始栽种瓜苗,瓜苗容易受天气影响而夭折。”谢纬高表示,今年,合作社通过更换苗种的方式,4月份才开始栽种,以减少不利气候的影响。

    “以前的苗种,早熟,抗病能力差。现在我们用的苗种属于晚熟品种,不但抗湿、抗干旱,而且甜份高、管理粗放,抗病能力也强。”谢纬高抱着地里的西瓜乐呵呵地说。

    与此同时,沧沟乡还按照种植规律,实行地块轮作,对栽种过的土地进行翻新改良,提高土质营养。

    “今年,我们全乡种植规模回升到3600多亩了,虽然和以往最高点还有差距,但凭着技术革新势头,会越来越有希望,如今,我们还准备利用更多的新平台,继续为沧沟西瓜造势呢。”叶仲宇满怀信心地说。

    文  通讯员 吴乡穑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