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跑到新疆他才发现——土豆不是这样种的
发布时间:2018-05-31 10:19:58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点击:5372

        村民正在采挖土豆。

        这土豆卖相好哦。

    “这季土豆已经挖了一个半月了,还有一段时间就可以挖完。你看,这土豆多大,这样的土豆有卖相哦!”近日,南川区山王坪镇山王坪村,广财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熊世财,一边带着20多名村民在地里挖土豆,一边自豪地跟笔者聊起他的种土豆秘笈。

  他说,在南川山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点土豆,但亩产不高,基本上是自产自销。而他不仅将土豆的亩产提高到五六千斤,还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将种植规模发展到700多亩。后来,他又依靠网上卖土豆,让土豆销售有了更多渠道。

  新疆打工“偷师学艺”

  10多年前,熊世财和其他村民一道去新疆摘棉花,成为“摘花工”。接着,他开始在新疆打工,主要就是帮着别人种土豆。

  在新疆种土豆,他才发现,这和在家乡种土豆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那里种的都是多次选育后的优良品种,有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亩产量可达到6000—8000斤,是老家土豆亩产量的好多倍。”更让熊世财稀奇的是,当地的农场规模化种植,成百上千亩土地都种土豆,起垄、播种、管理、收获等,许多工作都是机械化作业,种植效率非常高。

  规模化种植提高了种植效益,熊世财明白了,原来种土豆也可以挣大钱。于是,他便萌生了回家种土豆的想法。

  在新疆工作之余,他到过许多种植场,努力“偷师学艺”,不懂就问,掌握了土豆下种、管理、收获等全套技术。

  2013年,感觉技术掌握得差不多了,熊世财回到了南川,开始创业种土豆。

  种植规模不断膨胀

  第一年,他先在自家附近流转土地,试种土豆20多亩,品种是内蒙土豆。

  在技术上,他充分发挥学到的知识,采用选种切块催芽、地膜覆盖栽培、施肥提苗等技术,让当地村民看得“眼花缭乱”。

  当年收获后,他发现产量、价格都不错,亩产平均五六千斤,客商直接到地里拉货,价格是每斤一元左右。

  试种成功,他又在山王坪镇流转了300亩土地,规模化种植土豆。接着,又在水江镇大燕社区、劳动社区、中桥乡分别流转了几百亩土地种植土豆,规模越来越大。

  为了增加产量,熊世财花了不少功夫。品种上,除了内蒙土豆,他还选择口感好、粉质重、生长适应力强、对海拔高度没有特别要求的荷兰土豆。

  在种植管理上,熊世财更加注重调整土地肥力和采用抗病毒技术,使产量越来越高。

  “土豆上网”销路便畅

  规模扩大了,产量增加了,销路问题开始显现出来。

  2016年,熊世财的土豆种植面积达到750多亩,产量达到二、三百万斤。

  熊世财通过联系熟人、电话等方式宣传推销,但效果还是不佳。

  而当时,南川区的乡村电商平台开始进入每个村,利用网络帮助村民卖农产品。电商工作人员找到了熊世财,动员“土豆上网”。

  “在网上还能卖土豆?”“咋讲价?”“买主是谁?”“往哪儿运?”……

  面对从没遇到的新生事物,熊世财十分疑惑。

  但实际操作起来,却让熊世财觉得非常简单:电商平台负责宣传、线上订单处理等工作,熊世财负责将挖出来的土豆清洗、挑选、包装,发货。

  土豆“触电”后,效果很好,当年网上销售土豆就达8万多斤。

  “第一次在网上卖土豆,让我尝了鲜,这不仅是土豆销售渠道的改变,更是我思想观念的一次转变。”熊世财感慨道。

  去年,熊世财又“结缘”专门销售农产品的“一亩田”电商平台,在平台上发布自家土豆图片和供应信息。从土豆开挖开始,就陆续有成都、广州、福建等地的批发商联系收购,让他的土豆销售顺畅起来。当年,他的土豆有1/3在网上卖出。

  今年,对互联网已轻车熟路的熊世财,正着力把自己的土豆打造成“网红”,以进一步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文/图 通讯员 黎明

已为您过滤可能失效的链接和图片。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