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午,笔者来到铜梁区西郊现代农业园区玉皇村的成王果业苗木基地,只见两边的苗圃地里全是郁郁葱葱的果苗,白色地膜覆盖的小拱棚里,嫁接后的砧木上也萌发出了嫩绿的新芽。
“今年基地计划果苗培育500万株,虽然目前还没有出圃,但大多数苗木已经被预定了。”成王果业负责人陈贵虎说,虽然是过年过节,但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市内外联系苗木的信息。
为啥这里的果苗这么好卖?笔者走进基地一探究竟。
自制营养土
在一块苗圃里,10多位农妇正着往营养袋里装一种黑色的粉末,然后运到苗圃里摆放好。
陈贵虎介绍说,这些黑色的粉末是用椰糠、草碳和多种复合肥配制而成的人造土壤,其养分全面持久、疏松透气,目前已获得了国家专利。采用营养袋作为容器直接育苗,则为培养壮苗创造了良好舒适的生长空间。
嫁接一刀准
走进基地的智能化大棚,陈贵虎向笔者展示了其“大脑”所在的中心控制柜。“大棚里缺什么,一摁铵钮,中心控制柜就会发出指令解决相应问题,比如水温、光照、肥料等。”他说。
棚内,几位工人正聚精会神地嫁接着果苗。只见他们用锋利的小刀把砧木划开一道小口,然后把削好的、米粒儿大小的芽包小心翼翼地放入切口里,再用塑料布包扎起来。
笔者与嫁接工人的攀谈中了解到,他们是周围的农民,在长期的嫁接中练就了一刀准的绝活,嫁接起来既快又好,每天的工资在200至300元之间。
快繁更省钱
在基地的一个科研实验室里,陈贵虎指着已经发出新叶的扦插枝条说,这是他们正在试验的快繁育苗技术,下一步将进入推广期。
他说,快繁技术主要是在苗床下安装电热丝,寒冬时节通过地热线增加地温,打破苗木在自然条件下的休眠状态,使其在寒冬先长根后长芽。这种方法可节约成本50%以上,且壮苗率在90%以上。
目前,他们利用快繁技术已成功培育出了10多种果苗。
集中好果苗
笔者在陈贵虎的带领下走进基地柑橘示范园,一株株矮化密植的沃柑、大雅果实累累,摘下一个品尝,甜而化渣,口感清新。
陈贵虎说,目前,该基地集中了国内南方地区最好的水果品种,每年培育500万株优质果苗,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近30个省市,是市内最大的综合性果苗场。下一步,他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将进一步做大做强优质果苗事业,让更多的村民通过发展优质果业富起来。
特约通讯员 赵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