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去走人户的话,就一起去跳舞哈!”2月9日,大年初五一大早,九龙坡区白市驿镇海龙村的刘荣英,就给村里的姐妹们一一打电话,约起到村办公室前的广场上跳舞。
上午9点半,她与数十位姐妹一起,来到村委会办公室前的广场上,安放好音箱,在欢快的音乐下,大家用轻盈的舞姿,把过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村里也有广场 不用跑到镇上
梅勇也是海龙村的村民,他家就住在广场边,几乎每天他都要到这儿来溜达几圈。
在这座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乡村广场里,路灯杆和绿树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花坛里三角梅等花儿,竞相绽放。
“以前,我喜欢到2公里外镇上的广场去耍,自从村里也建起广场后,我就不用跑那么远了。”他说,“市政设施向村里延伸后,我们村已建起3座广场。”
梅勇所说的市政设施向村里延伸,是白市驿镇在乡村振兴行动中让村民最有感的一项行动。白市驿镇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初,镇党委和政府决定:启动3年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除搞好农村垃圾的集中收运外,还同步把城镇的市政设施向村里延伸,让村民首先从人居环境方面,享受到城乡一体化的成果。
市政设施如何向村里延伸?镇城管大队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重点放在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和农村产业发展当前最需要的设施来延伸。
因此,镇里制定出让村与镇同步净起来、亮起来、畅起来、美起来的市政设施延伸计划,并迅速实施。其中,广场、路灯、公园、道路等,也开始同步建设起来。
路灯照亮田野 公园扮靓村庄
春节前一周,白市驿城管大队又采购了26盏LED路灯,将11个村坏掉的路灯全部换好,以保证春节期间所有的路灯都亮起来。
海龙村1.4公里长的海龙大道,可与白市驿镇上的大道媲美,双向6车道,还配有透水砖镶嵌的人行道。走在海龙大道上,“小太阳”般明亮的LED路灯,与大道两边田野间村民小楼上悬挂的大红灯笼一起,交相辉映。
“全镇11个村的主要干道上,安装的路灯与城镇大道一样。”白市驿镇城管大队大队长付晓敏说,安装路灯的村道总长度已超过10公里。
在将村里原有的大道安装上路灯的同时,白市驿镇还将村里的一些公路,改造成城镇标准的道路。
从太慈村的钓鱼亭至五柑路,本是一条570米长的泥结石路。两个月前,镇里投资,开始动工将这条路改造成黑油路面的大道,并将配齐相关的市政设施。
牟家村1公里多的枣子桥路段,以前没有人行步道,村民在公路上走,很不安全。而今,村公路两边,已经新修起透水砖铺成的人行道,实现了人车分流。
市民广场是城市居民的“客厅”,很受市民欢迎,农村人也很向往这样的“客厅”。如今,白市驿镇的11个村,都建起了村民广场,面积最大的有2000平方米,最小的也有200平方米以上,广场上都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材。
“只要一有空,我们就到家门口的公园里玩。”清河村村民李国英对重庆日报记者说,以前过节,都跑到城里、或者是镇上那座小公园去耍,现在好了,城里的公园,也建到村里来了。
记者见到,清河村这座刚修好、并在春节前正式向村民开放的公园,面积有2000余平方米,公园里栽种有三角梅、桂花等花卉,还建有休闲亭,配备有休闲桌椅等。
其实,不仅清河村建起了公园,在白市驿镇的大河、高田坎、三多桥等村,都已建起公园。付晓敏说,目前,全镇总共建起了7个农村公园。
设施更加完善 促进产业兴旺
改造后的油路,可以一直通到村里,这给白市驿镇真武山村的农家乐带来了火爆的生意。
“这个春节,我农庄的生意火红得很哩!”真武山村“毛毛虫生态农庄”的老板张金宇说,村里油路、人行道、路灯、广场等设施,与城镇差不多,周边的生态环境比城里好,因此,城里人都喜欢到乡村来玩。去年,他的农庄接待了2万多游客。
春节这些天,到真武山村来游玩的城里人还真不少。村里的市政设施逐步完善后,为村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些村民利用自己家的房屋,办起生态农庄和农家乐接待游客。而村里发展起的上千亩花卉产业,也吸引了游客。节假日里,城市里的人开着车直接进村,在花海中玩得很开心。真武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告诉记者,2018年,全村接待游客有10多万人。
在清河村五村民组,有一片70亩面积的荒地。3个月前,油路修到了这片地的旁边,于是,重庆伍润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找上门来,将这片荒地的经营权流转去,改造成梯土,然后栽种上美国红柚、沃柑等优质水果,建成了一个优质果园。
“农村公路的完善,路灯、广场、公园等市政设施的完善,将带动乡村产业的兴旺。”白市驿镇相关负责人说,2018年,全镇新发展的花卉、优质水果等就有上千亩,而一、三产业融合的乡村旅游,可以说是村村都已经发展了起来。
文 记者 罗成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