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发过去的货卖得差不多啦,这几天,我们正抓紧时间生产呢。”近日,綦江安稳镇九盘村,村民冉义正熟练地操作机器,制作紫山药面。
紫山药原本是綦江人的家常美食,而冉义却将紫山药做成面,还卖到了香港和东南亚地区。
野山药能长
紫山药就能种
今年39岁的冉义是土生土长的安稳人。安稳曾是产煤大镇,冉义也在运输公司跑大货车拉煤。可随着煤矿的不景气,冉义意识到自己有了失业风险。
2014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冉义从电视上了解到,紫山药富含花青素,有利于心脑血管健康,还可以美容养颜抗衰老,他受到启发:“我们安稳山上就有野生山药,说不定也能种出紫山药。”
很快,冉义辞去运输公司的工作,流转了麻沟村50亩土地,用来种植紫山药和一小部分枸杞。
“当时,我是安稳镇第一个种植紫山药的。”冉义说,紫山药种出来后,市场反响不错,普通的白山药只能卖七八元一斤,而他的紫山药可以卖到10多元一斤。
大水泡七天
既减产又“破相”
尝到甜头后,冉义和同村的发小张治强联起手来,准备将紫山药做大做强。2016年2月,两人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并四处奔走,学习种植技术。
“种紫山药需要构建疏松土层,让山药根部有充分膨大的空间。”冉义在广东学习技术后,结合安稳镇盛产山羊的优势,采用羊粪混和酒糟的办法,既能达到蓬松土层的效果,又可以给紫山药增添养料。
正当紫山药种植进行得如火如荼时,5月,当地暴发了50年一遇的山洪,将冉义的紫山药基地淹了整整七天七夜。
“2016年减产了100吨紫山药,只收获了50吨。”冉义说,收获的紫山药虽然品质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卖相不好了,“原本长可达60厘米的紫山药,色泽又好,消费者很喜欢。可现在长度萎缩了一半,消费者自然不买账。”
可这50吨紫山药怎么办?土地租金和工人工资从哪来?顿时,冉义和张志强陷入了困境。
2017年春节后,两人商量找出路,决定对紫山药进行深加工。当时有3种方案:深加工做紫山药酒、紫山药面或紫山药饼干,经过反复思考,两人决定做紫山药面。
做紫山药面
卖到香港市场
2017年2月,冉义和张治强在九盘村租了一家店面,将紫山药切片、烘干、磨粉,最后加到面粉中制作紫山药面。
“第一个月只卖出了300来斤。”冉义说,由于制面技艺还在摸索当中,紫山药面薄脆易断,口感欠佳,加之价格比普通面高,买的人实在太少。
卖不出去咋办?两人决定一边研究制面工艺,一边在大街小巷免费送给大家品尝。两个月下来,试验失败的面扔掉了2000多斤,送出去的面有4000多斤。
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反复试验,他们渐渐掌握了制面方法,做出来的面光泽好,口感软糯适宜。
而送出去的紫山药面几经辗转,送到了香港一个从事食品行业的老板詹逸民手里,从而开启了一个新的可能。
詹逸民品尝了面以后很感兴趣,很快联系并前来考察。2017年8月,詹逸民先后考察了冉义的生产车间和紫山药种植基地,当场决定一起联手开发香港市场。
2018年,冉义的20吨紫山药面卖到了香港,还有部分进入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市场,受到市场的欢迎。在紫山药面的基础上,冉义还先后增加了枸杞面、核桃面等品种,并根据市场反馈,正计划开发秋葵面、西洋参面和百合面。
“一包270克的紫山药面,在香港可以卖到28元港币呢。”冉义自豪地说,下个月,他们还要和詹逸民商量如何打开内地市场,将紫山药面做成普通消费者都能吃得起的家常营养面。
通讯员 吴长飞 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