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总,我今天有几千斤次果送来哈。”7月17日上午,璧山区大兴镇民兴葡萄酒酿酒有限公司老总何继良,接到今年第一个交送葡萄的电话。
“好,我马上安排工人准备生产。”何继良放下电话后,立即通知工人,做好开工准备。
葡萄次果找到新市场
下午2点多钟,大兴镇莲生村种植葡萄的帅大中,将3000多斤不能作为鲜果销售的次果,送到了公司的车间,进入葡萄酒生产工序。
帅大中有一座面积为60亩的葡萄园,每年鲜果销售后,都有好几千斤次果不能进入鲜销市场,最后都烂在了地里。
“现在好了,我这些次果葡萄,找到了新的市场,每年可以增加上万元的收入。”帅大中说,“这得感谢何总哟!”
“果农感谢我,我得感谢区政协的领导和专家。”同时任璧山区政协委员的何继良说,“在区政协的助力下,我这公司不仅拿到了生产许可证,前不久还通过了QS认证,这在重庆的葡萄酒生产厂家中,还是第一家。”
酿酒拿到“准生证”
大兴镇是重庆市最大的葡萄基地,种植有2万多亩葡萄。身为大兴镇符家村村民,何继良看到果农每年都有一些次果销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感到很可惜。于是,萌发了办一家葡萄酿酒厂、收购次果来酿酒的念头。
批量酿造葡萄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仅要有技术,最关键的是,还得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获得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才能生产。因此,何继良四处淘技术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标准和质量,他先后找一些果酒酿造师拜师,还专程到陕西葡萄酒学院学习。
由于他是区政协委员,在这个过程中,区政协给了他很大的支持,组织专家,从葡萄酒酿造工艺,到升级生产干红,以及生产过程中废水的环保处理,申请国家专利等方面,都给予了帮助。
在区政协和相关专家的帮助下,何继良办的葡萄酒酿造公司,不仅生产工艺先进,在环保上,也配套建起日处理5吨废水的环保设施,因而,拿到了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准生证”,还申请到了包装外观等专利,并在重庆率先通过了葡萄酒生产的QS认证。
补齐“短板”形成产业链
“葡萄酒酿造成功、并拿到生产许可证后,补齐了我们葡萄产业中加工这一短板,使2万多亩葡萄种植产业,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链条。”大兴镇相关负责人说。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大兴葡萄产业链条中,在一产业上,已升级调整包括高、中、低档,共30多个品种的现代葡萄种植基地;在二产业上,有了加工生产普通葡萄酒、高档葡萄酒干红的生产能力;在三产业上,已建成葡萄风情园,形成了采摘、民宿等体验休闲旅游业。
何继良说,去年,公司就收购了300多吨次果,酿造出200多吨葡萄酒,包括上百吨的干红等高档葡萄酒,这些葡萄酒在市场上的销售都很好。
加工这一短板补齐后,为果农的次果拓展出了市场,增加了收入。符家村万缘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何学彬说,“我们每年有3万斤的葡萄交售给公司酿酒,为我们6位社员,总共增加了近10万元的收入。”
大兴镇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补齐这用次果酿造葡萄酒的短板后,将300多吨差点烂掉的次果利用起来,每年可为果农增加200余万元的收入。
文 罗成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