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小泥鳅“游”出脱贫路 农民工返乡创业尝甜头
发布时间:2019-10-23 10:24:23    作者:    来源:新华网    点击:2354

2014年,石柱县鱼池镇金竹村村民罗继福被纳入建卡贫困户。2019年,36岁的罗继福不仅自己摘帽致富,还带动周边贫困户一起奋力脱贫——这样的转变得益于重庆市石柱县农民工返乡就地就近创业政策。

和当地很多村民一样,罗继福也有随大流外出务工的经历。“母亲手脚不方便,干不了重活,家里条件不好,”罗继福说,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16岁起他就放弃读书去外地务工,“浙江、江苏、新疆、甘肃……全国各地都跑遍了,哪儿有活就去哪儿。”

2014年,罗继福68岁的父亲患上了关节炎。罗继福和妻子商量后,决定让一起打工的妻子先带孩子回去,同时照顾老人,他则留在外地打工挣钱。由于一下子少了两个劳动力,罗继福一家人的生活变得入不敷出。当年6月,被纳入建卡贫困户。

转机出现在2017年。罗继福看到石柱县就业局“欢迎农民工返乡就地就近创业”的宣传标语,让外出打工多年也无法改变家庭拮据局面的他,有了新的选择:留在家乡创业。

“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泥鳅养殖,特别感兴趣。”罗继福说。他查阅了泥鳅养殖的相关资料,发现家乡的自然环境很适合泥鳅的生长。他决定对此进行市场考察,并到石柱县农委和石柱县就业部门咨询有关养殖泥湫技术和有关创业扶持等政策。他的想法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罗继辐决定流转当地村民的土地开挖一个泥湫养殖场。

在他创业资金最困难的时候,石柱县农委提供了1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随后,他又获得了贫困人员“两无创业贴息贷款”支持,申请了两无创业贴息贷款15万元用来扩大养殖场规模,采购泥鳅苗78万尾投入养殖场。

“经过五个月的生长,今年第一批泥鳅已经成熟,预计可销售产值达4000斤,市场价1斤大约20元。”罗继福说,自己脱贫了,也希望村里其他贫困户早点脱贫。为此,罗继福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优先租用周边贫困户的土地,优先雇请贫困户到养殖场做工就业。

对于未来,罗继福充满信心:“下一步我打算扩大养殖场规模,流转更多的土地,增加投入,通过养殖产业发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文/通讯员  李海岚  李永琦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