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清晨,丰都县武平镇海山酒厂,一股酒的清香在小山村上空飘荡,一个年轻人正在酒厂里指挥工人出酒。
这个年轻人叫程建波,今年35岁,从小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眼睛几乎失明,但他却能凭借敏锐的嗅觉酿出美酒。
程建波的父亲程海山早年在一家国营酒厂上班,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酒厂倒闭,程海山回到村里。偶然的一个机会,听远房的表叔说喝酒要跑几十公里去买,程海山眼前一亮,何不在当地办一个酒厂,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到酒,自己也有了新工作。
说干就干。程海山到周边几个乡镇作了一番市场调研,选定了在村口建酒厂。因为村口所处的位置极好,离集镇不远,水源、地形硬件设施非常适合办酒厂。
1995年7月的一天,酒厂正式挂牌营业。
闻着酒香长大的程建波,在12岁那年吵闹着让父亲教他酿酒,父亲不肯,说酿酒辛苦,他眼睛又不好,怎么可能学得会这复杂的工艺,怎么去监管整个酿造的过程。
被拒绝后,心有不甘的程建波只能偷偷学,有时候装着在玩耍,其实竖着耳朵听父亲跟工人交代细节,偷学技术要领。“尽管我眼睛不行,但我味觉、嗅觉很好,时间久了,根据味道就能知道到了什么进程了。”程建波说,有一次父亲在外忙其他事情,在出酒的时间没有赶回来,他闻着味道,告诉工人可以出酒了。这件事情,让父亲对他刮目相看。
见儿子有酿酒天赋,父亲最终答应教他。很快,脑瓜灵活的程建波就掌握了酿酒的全部技术。
由于受山里人口的局限,酒厂的生意不是很好。眼看生产的酒卖不出去,程建波和父亲决定走出大山去找市场。“考虑到父亲要酿酒,我就决定自己去闯闯。”程建波说。
程海波背着酒奔走于武平周边各个场镇乡村,让人们试喝,广泛征求意见。由于眼睛不好,他也记不清多少次滚下山崖,每次都摔得鼻青脸肿浑身是伤,还有一次差点送了命。
付出总有回报。不久,一个1000斤的订单传来。“接到订单的那一天,我和父亲高兴得一夜都没有合眼,连夜加班把酒酿了出来,第二天天没亮就把酒送到客人手里。”程建波说,通过努力,酒厂的销路慢慢打开了,海山酒厂在当地站稳了脚跟。
“酿酒、卖酒,讲的就是让人放心。20多年了,到我们这里打酒的老顾客,从来没人说‘要不得’。”对自己的酿酒技术,程建波颇为自信。
“别人酿酒是眼看、味觉和嗅觉,而我只靠嗅觉,几时可以出酒,出来的酒品质如何,我靠闻就晓得了。”当我们惊讶问他是如何做到时,他笑了笑,没有透露,“这是我行走江湖的绝招,不能让你们学了去。”
通讯员 蔡昌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