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曾经,每斤3元都无人问津; 如今,最高卖到每斤20元却供不应求—— 分水李子逆袭成致富“新贵”
发布时间:2017-09-13 09:17:48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点击:4689

    已是9月中旬,万州区分水镇石碾村支书舒权辉仍接到不少水果商贩的电话,询问村里是否还有李子可买。

    “8月底就被抢空了,现在哪还有李子?”舒权辉粗略地算了下,今年,全村1万多亩李子,销售收入已经过亿元。

    从6月下旬早熟李子上市,到8月底李子销售一空,分水李子价格最高时竟卖到每斤20元,全镇2.4万亩李子,销售收入已近3亿元。

    舒权辉记得,2008年时,他带着分水李子到主城区某批发市场,“3元一斤,还要到处求人帮忙卖。”

    从每斤3元无人问津,到如今每斤20元供不应求,分水李子走出了一条完美的逆袭之路。

    种植李子

    闯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

    “村里自古就种有李子,田边地角,零零散散大概有500亩左右。”舒权辉记得,2000年左右,村民把李子挑到镇上卖,“三四角钱一斤,一挑百来斤,还是能卖30多块钱。”

    正是看到李子能赚钱,2002年进行退耕还林时,村里号召大家种李子,种植面积扩大到约1000亩,并成立了李子种植合作社。

    分水本地李子皮薄、脆甜、汁多,但外观却不占优势。舒权辉说,本地李子的上市时间也和其它李子差不多,不具备竞争优势。

    为了改变这些劣势,石碾村曾在2003年引进了20几个外来品种进行试种,但效果都不好,不是又苦又涩,就是酸得掉牙。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一个偶然的发现,成了分水本地李子逆袭的关键。

    “村民林先润家里有一颗老李子树,得有50年了。”舒权辉记得,这棵老李子树外观上和其它李子树没有任何差别,但挂果的时间要比其它树晚20天左右,“其它的李子都卖完了,他的李子才开始卖,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也要高些。”

    能不能把老李子树嫁接到其它李子树上,培养晚熟李子呢?为此,村里请来了万州区农委果蔬研究站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取样分析,并开始了嫁接试验。

    发展李子

    村里基础设施大变样

    几年的嫁接试验后,石碾村培育出了中熟和晚熟李子,并依靠中熟和晚熟李子的稀缺性,加上分水李子本身光照时间长、脆甜爽口的特点闯出了名气,水果商贩也开始到镇上收购李子。

    有人主动上门收购李子,让村民又喜又忧。喜的是李子有了销路,忧的是村里连一条硬化路都没有,李子还要靠肩挑背扛送到镇上。

    “2007年以前,村里只有一条3米宽的机耕道,路况也不好。”石碾村李子种植合作社原社长林先全记得,这条4公里长的机耕道还是2002年时,150多名村民每人出资320元钱挖出来的。

    2007年下半年,在分水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石碾村将机耕道硬化,又在2012年将这条路扩宽至5米多。如今,石碾村已经有硬化公路20多公里,人行便道和采果便道近30公里。

    此外,村里还修建了150多口山坪塘和水池,解决了村里缺少灌溉和饮用水的困境。而为了李子保鲜,村里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储量1500吨的李子气调库;为了方便水果商贩收购,村里又修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李子交易市场。

    “今年村里还计划修建一条8米宽、10公里的公路。”舒权辉介绍,这条公路的修通,一方面可以缓解分水场镇的交通压力,同时也会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围绕李子产业,近三年来,全镇累计投入道路建设资金2135万元,硬化道路,新修生产便道,人行便道。“分水镇党委书记邹燕介绍,该镇还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69.5万元,新建集中供水工程,安装安全饮水管道,整治山坪塘,新建蓄水池,全镇蓄水保供能力得到增强,惠及1832户家庭。

    李子抢手

    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因为种植李子,分水镇现在户均收入已经超过1.3万元,石碾村的人均收入更是超过5万元,李子已经成为分水的产业支柱。

    “现在品相最好的李子甚至卖到每斤20元,均价也接近每斤10元。”邹燕说,抢手的分水李子,也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围绕李子等特色产业,分水镇近5年共流转土地23843亩,每年农民土地收益596万元。此外,分水镇还成立了“广洞岩”“李家山”李子专业合作社,会员968户;成立了6家李子专业协会,吸收社员参加协会1535户,其中建卡贫困户近1000户。合作社和协会每年15%-30%的收益用于扶持贫困户,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变“输血”为“造血”。

    “如果不是加入合作社种李子,我们一家可能连肚子都填不饱。”石碾村5组村民林先荣因矽肺病丧失劳动力,家庭极为困难,2014年被评定为建卡贫困户。如今,林福森邀请他加入合作社种植李子,并派人在李子修枝、用药等方面进行帮扶,林先荣种植李子面积超过4亩,年收入近4万元。

    不仅是贫困户,不少以前在外地务工的村民也纷纷返回村里,加入李子种植合作社并在合作社打工,每年每人仅务工收入就近万元,不但照顾了家庭,收入也更稳定。

    “我们已经申请注册了‘分水李子’的地理商标。下一步,将做大做强分水李子这一特色产业。”邹燕介绍,除了进一步提升分水李子品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外,分水还计划发展李子下游产品,开发李子干、李子酒等产业链,提高李子的产品附加值,给农民带来更多实惠。

    文/通讯员 陈维灯 李家国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