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花果山的诱惑
发布时间:2017-12-29 09:21:05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点击:7102

冬至这天,寒风飕飕,但在铜梁区石鱼镇兴发村的山坡上,却是“热气腾腾”。

    半山坡上,工人正在紧张地修建旅游卫生间;李子果园里,村民在割草翻土,然后将虞美人等花种子,撒进地里,等明年春天到来时,树上雪白的李花,将会与树下红色、蓝色、紫色的花儿一起,争奇斗艳。

    荒山坡变身花果山

    从山下的铜永公路分路,一条硬化的公路蜿蜒上山,几分钟后,就见到一块大石头,上面镌刻的“花果山”三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

    站在观光坪上,放眼望去,满山遍野,都是李子树和桃树。它们在冬天里掉了叶,经果农修枝后,树干已被石灰水刷白,显得“精神抖擞”。

    “山上的树,大多数都是近两三年栽起来的。果园里的精心管理,也是这两年才兴起的”,兴发村村支书张兴洪说,“这是花果山给村民带来的‘诱惑’。”

    “这话从何说起?”重庆日报记者不解。

    张支书慢慢解释道:兴发村在早些年就种了一些李子树,可由于前些年,李子只能靠自己摘下来,挑到市场上去卖,卖起困难不说,价格也不高,最低时只能卖8角钱一斤;由于价格低,效益差,所以,不少果农对李子树的管理就放任自流了。

    眼看着这项产业慢慢地衰落,村里和镇里都着急,总是想重新振兴李子产业。

    2015年春天,在镇里的支持下,村里利用盛开的李花,举办了“巴岳仙景·花果基地”赏花节,吸引了铜梁城区里的游客来赏花。赏完花后,当年李子成熟时,游客又主动开车来到这园里,一边观赏山上的风光,一边采摘李子。

    游客上山后,李子的价格一下子就涨了起来。张支书说,当年,游客自己采摘的李子,每斤卖到了六七元。2016年,又涨到了8到10元一斤。

    看到游客喜欢山上的李花李子,村里顺势打出“花果山”的品牌。村民也被重新“诱惑”,把以前放任不管的李子树重新管理起来,还将荒山坡利用起来,成片栽种起李子树和桃树。

    “到目前为止,全村870多户村民,家家都种有李树或桃树,全村的种植面积已达到5000余亩。”张支书说。

    乡村旅游带来“诱惑”

    在距离花果山观光坪不远的山上,一座农家小院正在进行改造,准备用来办农家乐。

    农家小院的主人名叫林光华,前些年外出开货车赚钱后,把全家都迁了出去,在城镇安了家。

    几个月前,他又做出一个决定:全家又重新迁回山上,并在这里重新创业。

    林光华为何要把迁出去的家又迁回来?

    原来,桃李产业吸引来的游客,给山上居住的村民带来了商机。林光华一家搬回山上,办一家农家乐,每年赚的钱,不会比在城镇里打拼少。

    其实,比林光华更早看到、并抓住这商机的,还另有其人。

    2016年,已全家迁到铜梁城区开餐馆的村民秦思念,就回到这山上,把自己空置的房屋重新改造出来,开了一家“好鱼郎农家乐”。今年的赏花节和采果节期间,生意忙都忙不过来,平时也会有游客来光顾。

    “目前,村里像这样全家迁出居住后、又被乡村旅游‘诱惑’回来开办农家乐的,已有好几家。”张支书说,在此之前,村里全家外出的农户,占了村民户总数的10%左右。现在,其中已有20%以上的重新回到村里,开办农家乐或建起小果园。

    四村民组的李继华,以前全家在外务工。看到乡村旅游把游客吸引上山后,父子俩都重新回到山上,把放弃的李子树重新管理起来后,今年就收入了4万多元。如今,这父子俩不仅把原有的树管护好,还将家里所有的坡地,都栽种上了李子树。

    “诱惑”推动产业融合

    兴发村村民蒋德海,回村流转来50余亩地,再加上自己家的承包地,建起了一座家庭农场。

    在他的家庭农场里,种植有李子树、油桃等水果。果园里,修建有供游客游览的观光步道。春暖花开时节,游客到园子里来赏花;果子成熟季节,游客又来园子里采果。果园里产的果子,不用自己采摘到市场上去销售,就在园子里就被游客摘光,当然,价格还比市场上卖得高。

    “正是游客需求给果园带来高效益的‘诱惑’,推动了我们村一、三产业的融合,形成了以李子、桃子为主导的水果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的新型产业。”张支书说。

    重庆日报记者在这几千亩的果园里见到:观光步道遍布果园内,并形成圈层式环道,果园内已经布局、修建起3个供游客休闲的观光亭子,还有多个旅游卫生间;硬化公路也已在村里形成环道,游客开着车子,可在果园之间转悠,村里还建起了方便游客购买水果的水果交易市场……几千亩的果园,已经成为一个生态观光、体验游玩的乡村旅游景区。

    “一、三产业融合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不仅有效地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张支书说,村里从为果园提供旅游服务的过程中,找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

    游客进村后,需要有停车等服务,于是,村里通过建停车场,还准备建露营基地等设施,来为游客提供服务,通过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张支书说,今年,村里就已经摘掉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有了3万多元的收入,预计明年将增加到10万元以上的收入。

    文/记者 罗成友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