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把产业“空心村”变成“花果村”
武隆中兴村党委书记梁胜武的“小目标”
发布时间:2018-05-07 09:42:30    作者:重庆日报农村版    来源:    点击:3720

 4月25日上午,武隆区芙蓉街道中兴村大山深处,外来老板张信华的苗圃里一派繁忙景象:有的村民修剪着一株株选育成功的野生兰花,有的村民在管护着一棵棵中华纹母树,还有的村民正将一盆盆送往城里的植物盆景装上车……

  见中兴村党委书记梁胜武向苗圃走来了,忙得不可开交的张信华赶紧起身相迎:“梁书记,大山上的这野生兰花品种确实不错,在主城市场供不应求,多亏你当初向我推荐。”

  “是我该谢谢你才对呦!” 梁胜武笑嘻嘻地说,“要不是当初你相信我,第一个跑到这大山里来办企业,我们村至今都可能是‘空心村’,哪有这么人跟着来发展‘花果’产业呦!”

  把产业“空心村”建成“花果村”,是梁胜武当上村干部十几年来的奋斗“小目标”。如今,他将发展的目光瞄准绿色效益产业,说服成功人士来村兴办企业,劝说村里能人回乡创业,让落后的中兴村到处瓜果飘香、生机勃勃……

  “空心村”的出路在哪

  大山里的中兴村山高坡陡,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生活着780户2936名村民。以往,大多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农业生产则主要是种植红薯、土豆、玉米传统“三大坨”,村中闲置土地曾达三成以上。

  看着村里的青壮年远离家乡不愿回来务农,看着原本肥沃的土地渐渐长满杂草,看着武隆更为偏远的山村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梁胜武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作为村党委书记,我一定要依托村里的绿水青山,引进企业发展花果产业,把外出村民都吸引回来!”

  可是,谁愿意跑到这个穷乡僻壤来办企业呢?中兴村又有什么优势可以引来金凤凰呢?

  梁胜武开始带着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先后到了区内外的近十个产业村取经。每到一处,除了参观该村的产业发展情况外,他都会思考这村有什么劣势,村里又是怎么把劣势转化为优势的。

  “很多富裕村村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十足,各项产业都发展得红红火火。” 梁胜武发现,不少富裕村的产业虽发展得好,但并不都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前提。不过,这些村都具备一个重要的基本条件——便利的交通。

  “我们村虽然地处大山,但境内有中桐公路和渝湘高速公路穿过,还有渝怀铁路货运站,这些,不正好具备了发展产业的绝佳优势么?”梁胜武有了招商引资的信心。

  引来企业干出示范

  第一个被梁胜武所说的交通优势所吸引,从南川请来村里实地考察的老板,就是从事花卉苗木种植多年的张信华。

  当时,梁胜武带着张信华在村里转了一圈,拍着胸脯保证:无论张信华看上那一块土地,村里一定协调好流转问题,保证让公司建设畅行无阻;无论张信华何时需要聘多少人,村里一定把人员召集来,保证不出现用工难题。

  “我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会到这样一个大山里创业。”张信华说,“我是被梁书记感动了,被这里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才决定到这里来办公司的。”

  2012年,中兴村第一家企业入驻了——张信华成立武隆县绿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600余万元打造80余亩花卉苗木基地。为了帮助张信华的基地迅速建成,梁胜武带领村干部协调土地流转、解决基地排水不畅、修建进场公路等,确保基地顺利、如期建成。

  张信华的基地在一片鞭炮中开始生产了,中兴村的十来个村民第一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拿到了3000—10000元不等的月薪。

  既然是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大山里的野生兰花不是很好看么?有一次,梁胜武向张信华推荐,大山里的野生兰花长得不错,可以试着培育一下,丰富基地的花卉苗木品种。张信华听从了梁胜武的建议,经过一年时间的研究,野生兰花选育成功。如今,这些野生兰花成了基地的主导品种,热销主城,供不应求。“我们大山里资源多,掘金门路多。”梁胜武说,去年,张信华公司年产值达200万元。

  看着张信华的产业渐见成效,梁胜武非常开心,不过他深知,要将中兴村打造成“花果村”,一个企业的带动性毕竟有限。于是,他利用一切机会为村里“代言”,并号召外地成功人士来村干事兴业。

  2016年,种植大户朱晓萍也被引来了——梁胜武带领村干部依葫芦画瓢,做好一切服务工作,让她的50多亩无花果基地顺利建成。去年,朱晓萍的水果开始挂果,吸引来城里游客入园采摘,每斤批发价达10元钱。

  “花果村”雏形初现

  “有了外来老板的示范引领,是时候发动村民‘下海’了!”看着外来老板在村里的产业风生水起,梁胜武开始给跃跃欲试的村民算账:“一亩玉米能卖多少钱?一亩水果能卖多少钱?仔细算一算,收入翻几番!”

  张炼是塘垭口组组长,在水果种植方面颇有经验。梁胜武建议张炼带头成立桉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大户带动小户的形式,发展1000亩李子产业。起初,没几个村民愿意“下海”,认为“李子丰产要5年,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梁胜武没有气馁,一边与村干部做产业规划,一边请技术人员现场来作指导。他还给大家算了两笔经济账:一是种李子树的间隙,可以套种红薯、蔬菜等,增加土地使用率,提高土地收入。二是,李树开花季节,可以吸引城里人来赏花,吃农家饭、买农家土特产,赚一笔乡村游钱。

  渐渐地,村民们动心了,1000亩李子树栽下去了。

  同样,桃子坝组村民任清顺也被梁胜武说服,返乡种起了200亩脆桃;斑竹林组村民张豪平回乡办起了微企,建起了年出栏500头生猪的生态养殖场;三叉组的村民计划种植500亩老鹰茶,正寻求老板前来入股经营;还有几个村民正计划振兴本地“中兴柚”,标准化种植500亩……

  去年,中兴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600多元,较五年前翻了一番,让邻村刮目相看。

  “如今,我们村里到处瓜果飘香,我的‘小目标’快要实现了。”梁胜武说,下一步,他还要给自己定一个新的“小目标”,让更多的村民回来建设美丽乡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

       文 本报记者

    汤艳娟 通讯员 付琳眉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