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娇气”的娃娃鱼不好养? 他养的娃娃鱼每年要卖上亿元
发布时间:2018-06-13 09:43:49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点击:4144

  “往日王侯宴,今日百姓餐”,在开州区,这话说的是一位退伍军人发展大鲵人工养殖,让昔日“堂前燕”飞进了寻常百姓家的餐桌,成为一道脍炙人口的美食。

  从野生保护到人工养殖

  周明辉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开州人。17岁那年,他穿上军装来到部队,成为绿色军营中的一员。

  1993年,他告别戎马生涯,回到老家开州,开始了创业之旅。

  回乡两年时间里,周明辉与家人经营了一家以垂钓为主的农家乐,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是,周明辉不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他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创业路。

  周明辉发现,家乡到处都有古老的溶洞和清静的溪河,是人工养殖大鲵的绝佳场所。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两栖动物之一,早在3.5亿年前就已经存在,被称为“活化石”。

  1986年,大鲵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禁止市场野生大鲵的买卖。

  不过,根据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人工养殖的大鲵,是可以上市经营销售的。因此,周明辉决定人工养殖大鲵。

  然而,人工养殖大鲵可不简单,养殖技术就像一道大山一样,挡在周明辉的面前。

  周明辉从零开始,奔赴湖南、浙江、陕西等地拜访大鲵行业专家、养殖专业户,向他们“取经”。同时,购买了大量关于大鲵养殖的书籍,恶补大鲵相关知识,这些书塞满了他家整整4个书柜。

  2007年,周明辉在开州建立了第一个大鲵人工养殖基地。

  从没有品牌到注册商标

  由于大鲵的生长和繁育对环境要求极高,2012年,周明辉把养殖基地建在风景秀美、水源洁净的开州龙潭景区和万州龙泉景区,修建了6万平方米的仿生态驯养场、7万平方米的集约化培育车间以及4万平方米的恒温隧道养殖场。

  周明辉意识到,人工养殖大鲵虽然属于高端水产品,但销售方式十分粗放,只有品类没有品牌的现象长期存在。于是,周明辉将基地人工繁养的大鲵命名为“三峡大鲵”,并注册商标作为品牌。

  周明辉在“三峡大鲵”的品质上狠下功夫,请来中科院院士孟安民、中科院动物所教授赵建国、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学教研室主任魏泓、长江水产所研究员曾令兵等种苗、疫苗专家,组成专家合作团队,全程把控“三峡大鲵”的繁殖养殖。

  大鲵喜洁怕脏,对水质要求非常高。于是,基地利用天然溶洞地泉水源并以沙滤、超滤等物理洁净法,确保水质安全,使其PH值呈中性、溶氧量高。

  在饵料方面,基地坚持用鲜活鱼虾喂养,符合国家生态有机标准。目前,“三峡大鲵”是全国极少数通过食物链有机转换认证检测的有机大鲵。

  在产品上有了底气,周明辉开始逐步将体重1.5千克以上的成年“三峡大鲵”推向市场。凭借着优良的品质,“三峡大鲵”很快在西南地区打响了名气。

  从王侯宴席到百姓餐桌

  2015年,周明辉与国内一流的医用食品专家、营养食品机构展开合作,研发出包括冷鲜食品、营养食品、功效食品的大鲵深加工系列产品。下一步,“三峡大鲵”还将被用于医用生物材料研发,形成全产业链条。

  目前,周明辉的养殖基地,年出池大鲵5万—10万尾,可实现年销售2亿元以上。

  文/通讯员 何仁勇 向萍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