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邱素英:勤劳致富谱写创业之歌
发布时间:2018-12-20 10:41:24    作者:    来源:重庆科技报    点击:3799

        从2008年起,丈夫在外打工,邱素英便“留守”在家,一边伺候多病的公公和上学的儿子,一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谱写了一曲乡村妇女自强不息的创业之歌。

  初次养兔尝到甜头

  近年来,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外出劳动力的主体是男性,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于是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群体。今年46岁的邱素英就是她们中的一员。

  本来,邱素英是可以跟着丈夫一起外出打工的。但邱素英心里清楚,跟着丈夫一起外出,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自己家庭的现实情况却不允许她这么干,家中有患高血压、冠心病的公公和正在读书的儿子需要照顾,她又能往哪儿去?只能选择留在家里。

  2008年,邱素英从集市上打听到肉兔的销路不错,一只能卖到30元,特别是“新西兰”“八点黑”和“大耳白”品种的兔子卖得格外好,这不由让她眼前一亮。

  我何不也跟着养兔子?她东拼西凑投入2万元建了8间兔舍。为了建这几间兔舍,她没有请人,也没人可请,全靠自己起早贪黑地干,居然把兔舍建得有模有样。随即,她又买回几百只兔笼,并选购了2000只适销对路的优质兔,开始走上一条创业之路。

  在养兔上挖到第一桶金后,尝到了甜头的邱素英再接再厉,继续饲养兔子。此后,每年她都要养2000多只兔子,仅仅养兔一项的收入除开一家人的生活费用及供儿子上学、给公公治病的费用,还剩了不少的积蓄,日子过得颇为殷实。

  养鱼让她吃尽苦头

  自从养兔子挣了钱,邱素英的内心就开始“膨胀”了,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已经不满足于养兔子了。

  2010年的春天,邱素英投资2万元承包了13亩的水塘,开始养起鱼来。从养兔转为养鱼,她觉得养鱼应该比养兔轻松、简单,不必整天提心吊胆地预防这病那病,也没养兔子那么又苦又累,还整天脏兮兮的。

  天底下从来就没有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可以挣钱的好事。就在邱素英养鱼头一年的夏天,一夜间,塘里的很多鱼就“翻白”了,看到眼前的情景,邱素英那个心疼根本没法用语言来形容。

  养鱼除了要懂得鱼病的防治,还要严防夏季的洪水,必须在雨季来临前修好渠道,以防堤坝出现漏洞。干这种活最折磨人的,不是在身体上,而是在心理上,提心吊胆,神经高度紧张。有几次,她实在太累了,便躺在塘边的小屋里睡了一会儿。

  村里人都说:“有些连男人做起来都很费劲的事,邱素英却能做得漂漂亮亮,像是一个铁打的女人。”的确,邱素英做起事来风风火火,有使不完的劲。

  古话说“天道酬勤”,邱素英的付出迎来的是鱼塘的大丰收,一年仅养鱼的收入就达到4万多元,不仅叫一家人欢天喜地,也让周围邻居羡慕不已。

  走进央视谈创业

  近几年来,她始终埋头于自己的活计,辛勤地挥洒汗水,时时盘算着能有一个好收成,从未想过要引起别人关注,要出名什么的。但她最终还是出了名,因为她留守在家大胆创业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让左邻右舍感动,也深深打动了中央电视台记者。

  2013年5月,央视《真诚沟通》栏目摄制组专程赶到潼南县古溪镇,实地拍摄了邱素英种田、养鱼、犁地、卖鱼、服侍公公等许多感人至深的镜头,并制成公益宣传短片在央视的新闻频道播出。

  用央视《真诚沟通》栏目编导的话说,邱素英吃苦耐劳、朴实善良、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信心,在农村留守妇女中特别具有代表性,值得宣传。

       本报记者 何君林 通讯员 李代良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