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巫溪县中梁乡石锣村村支书匡后明
为村民留下“稳得住”的增收产业
发布时间:2019-09-29 09:27:18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点击:2281

9月25日一大早,巫溪县中梁乡石锣村,68岁的村支书匡后明不顾老伴的阻拦,一瘸一拐地走进核桃林。

  一周前,他在林子里重重地摔了一跤,右腿摔伤下不了床。女儿将他接到县城医院检查后,他又赶紧回到村里。

  这批嫁接的清香核桃是石锣村2014年改换的新品种。今年,是嫁接后的核桃大规模挂果的第一年,绿油油的核桃长势喜人。

  1969年起,匡后明先后担任石锣生产队会计、生产队长,以及后来的村支书。2016年,原本想退休的他又在当年的村级组织换届中全票当选村支书。

  这几年,他一头扎进核桃林,从嫁接到管护、从采摘到烘干,亲力亲为,就是想在退休前给村民留下一个“稳得住”的增收产业。

  通电、通水、通路,

  他带领村民创造“石锣奇迹”

  石锣村位于大巴山深处,海拔600至1600米,距中梁乡政府20公里、县城72公里。在中梁乡的6个村和1个社区中,石锣村的条件最差,到上世纪90年代,这里仍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

  1996年,匡后明带着村民从山下抬电杆上山。上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十多个汉子抬着一根根电杆攀悬崖、爬绝壁,硬是将100多根电杆抬上了山,偏远落后的石锣村率先在全乡通了电。

  年轻人外出打工,在家的村民也想养猪、种药材、种烤烟,但没有路,辛苦种出的农产品、养了一年的肥猪出不了山。

  1999年,他动员村民们投工投劳、集资修路,带领七八百号村民硬是在悬崖上挖出了一条17公里的毛坯路。修路用的石磙子重达上万斤,120个精壮劳力上阵,硬生生地靠人力将万斤巨石拉上了山。

  1999年春天公路动工,2000年初修通,不到一年时间里,村民人平投工150多个。

  就这样,石锣人几乎全靠人力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17公里的路,在巫溪创造了奇迹,他们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精神被誉为“石锣精神”,成为全县学习的楷模。

  2001年,他又带着村民拉水管、修水池,条件最差的石锣村完成了在全乡率先通水、通电、通路的“逆袭”。

  养羊、烤烟、种核桃,

  村里的产业他样样领头

  “村干部带头搞出了效益,村民们自然有心劲。”这是匡后明常挂在嘴边的话。

  前些年,县里动员村民养山羊,但石锣人种惯了苞谷、洋芋、红苕“三大坨”,改换品种谈何容易,匡后明便率先养了50多头。

  小羊养大后,他把能繁母羊免费借给村里没有本钱买羊的贫困户,贫困户将母羊养到下崽后,第二年还他一只母羊即可。留下的小羊养大后,再“羊生羊”,大伙儿就能发展起产业。

  匡后明养了五六年羊,在栏的常年50多头,借出去的倒有百把头。有人养羊发了财,第二年便还了母羊;有的技术不过关,母羊还不上,至今还有好几十头借出的羊没还,他也不在意。

  这几年,匡后明成天泡在核桃林里,老伴经常念叨他“着了魔”。

  这4000多亩核桃是过去退耕还林时栽下的,由于品种和管护技术等原因,一直没效益。匡后明外出考察过,核桃耐储存、能加工、营养价值高,是个长久的致富产业。2014年,他争取到县里的政策,通过嫁接改换品种,还和几名村干部带头拿出自家土地搞示范,好不容易发展了300亩。

  为了种好这批核桃,年近七旬的他外出学技术,组织村民成立了管护队伍,并对核桃进行统防统治,像对心肝宝贝一样上心。

  今年,核桃进入盛产期,核桃林里挂满了沉甸甸的青色果实。他高兴地说,一棵树能打100斤核桃,能卖1000块,而一亩地有15棵核桃树。这增收账一算,今年不用村干部再动员,村民就会主动嫁接核桃了。

  扶老、济贫、搞产业,

  一个资金互助社盘活一个村

  前几天,石锣村70岁以上的老年人聚集到村委会门口免费理发。剃头匠是村里花钱从乡上请来的,每半个月来一次,理发钱由村集体支付。不仅如此,今年村集体还要出钱为村民们硬化入户路,村民们出门就更方便了。

  石锣村集体经济的资金来自资金互助社收益资金按比例所分得的红利,主要用于村里惠民便民、扶危济困、救急救难等“刀刃”事项。去年,村集体还建起了冻库、熏腊肉的炕房,今年又购买了核桃烘干机,带动了村里生猪、核桃等产业良性发展。

  俗话说,穷家难当。一个村子要有活力,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能事事都等政策要扶持。

  2009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匡后明带头在村里成立了资金互助社。

  资金互助社即将财政扶贫资金和村民互助资金整合为生产发展资金,采取村集体入会和村民入会的形式,解决贫困村生产发展资金分散和短缺的问题,村民们形象地称它为“草根银行”。

  靠着从资金互助社两次借来的启动资金,五社贫困户乔光荣通过发展烤烟和山羊摘掉了贫困户“帽子”;贫困户乔玉联也靠着从资金互助社借来的两万元建起了农家乐,一年收入可达1.5万元……

  目前,石锣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规模从2009年的15万元扩大到260万余元,从中受益的群众达到150户、800余人。

  文  记者 龙丹梅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