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城口鸡鸣茶成为增收“黄金叶”
发布时间:2020-04-02 09:45:20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点击:1022

又是一年采茶季。在城口县鸡鸣乡金岩村半山,采茶人的欢声笑语荡漾在层层叠叠的茶园中。

近期的几场春雨,催发出茶树上黄绿的新芽,像星光缀在墨绿的茶树间。

“鸡鸣贡茶有上千年的历史。从今年3月初以来,大家采茶、管茶的积极性比往年高了不少。”金岩村村主任卢贤刚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自从恢复生产以来,村民积极采茶、管理茶园,增收的动力更足了。

留守农妇采茶六旬老太日均能挣上百元

“啪嗒”,随着一声轻微的脆响,68岁的卢贤均轻轻采下一片嫩芽。

“采茶不分年龄,只要能保证质量,采得多、钱也多。”头发花白的卢贤均笑道,“我们这些老婆婆也能来大干一场!”

鸡鸣贡茶是鸡鸣乡最有名的特产。清明节前采摘的“明前茶”,每公斤卖给茶厂的鲜叶价格在130元左右。

在鸡鸣寺周边的茶园,目所能及范围内,有五六十人斜挎着口袋或篮子在采茶,几乎都是五十岁以上的妇女。

忙着低头采茶的杨平今年比往年更积极,每天采茶时间也比往年多一两个小时,她说:“今年儿女出去打工的时间比往年晚,我们在家努力挣钱,补点收入回来。”

“像我这样的老婆婆,最多一天能挣150元,相当于在重庆打个小工。”卢贤均很自豪地说,“但我轻松还能照顾家,不错噻?”

认真管理茶园

贫困户种好“摇钱树”

在二社新发展的标准化茶园内,年过六旬的谢艾均拿着锄头正在除草。

谢艾均以前是泥水匠,几年前一场重病后不能再干重活,因此成了贫困户,只能靠四处打点零工维生。“我干重活不得行,但这些活路还是干得来。”谢艾均擦擦额边的汗水说,自从本月初恢复生产以来,他在茶园得到的务工收入已有1000多元。

去年,村里实施了1500亩国土整治项目,将部分原来只能种玉米、红薯的坡地改造成梯田,其中500亩发展成标准化茶园。村集体经济组织引进优质的“蒙山一号”茶树,上周已全部栽种完,现在又请了十几名当地村民进行管理,其中有五六名贫困户。根据工种不同,每人每天有100元左右的工钱。

目前,村里已初步成立起茶叶专业合作社,有二十多年种茶经验的王世刚任理事长,负责种植和管理茶园。

“鸡鸣贡茶是我们鸡鸣一块响当当的招牌。”王世刚说,“管理好茶园,一方面是擦亮招牌,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更多像谢艾均这样的贫困户来打工,让他们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现代化加工

让茶叶卖出更好价钱

鸡鸣茶叶公司位于鸡鸣乡场镇迎宾路上,大门口正对着茶山。

公司院内,茶叶质量把控人员罗建友正在为交售茶叶的茶农过秤,并根据采摘的茶叶质量评定等级、计算价格。

在他身后,是一座白色的现代化加工车间,几条生产线上的机器正在加工,整个厂区内洋溢着茶香。

“现在从选茶到炒茶、装袋,大部分都是机器完成。”罗建友介绍,这样既避免了人工加工造成的质量不统一,也整体提升了茶叶的品质。

“有稳定的优质茶叶原料,再加上现代化的加工和鸡鸣贡茶的品牌,以后鸡鸣茶一定能成为大家增收致富的‘黄金叶’!”卢贤刚说。

记者  罗芸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