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三味”石柱 黄连苦辣椒辣蜂蜜甜
发布时间:2020-04-17 09:48:38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点击:1056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要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产业扶贫”。

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考察时,习总书记也叮嘱一定要把中药材产业真正做成脱贫致富产业。

境内群山绵亘的石柱县在产业扶贫中,重点发展“三味”产业——黄连、辣椒、中蜂,先后获得“中国黄连之乡”“中国辣椒之乡”“中华蜜蜂之乡”的称号。

去年,这三大产业辐射数万农户,其中带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超过1万户。“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换得蜂蜜甜”,成为石柱强化产业扶贫历程的真实写照。

1种连人刘成友

人要“嘿起干”黄连也变甜

黄连含小檗碱,苦味浓烈——1份小檗碱加入25万份水,仍能尝出苦味。

“再苦哪有拿不出钱的时候苦?”4月10日,站在冷水镇沙子村老家大门口,47岁的刘成友感慨道。

沙子村被群山环绕。在东边海拔1600米大山的角落里,有20亩刘成友租种的黄连。

山坡上,到处是由小杉树、干树棍撑起的高约1.2米的连棚,上面铺满枯枝——在石柱,像这样的连棚常年有5.7万亩。

连棚是为了给黄连营造生长所需的冷湿环境。每年新发展的黄连地,搭棚需要45个工,种苗15个工,锄草30个工,每一项都必须弯腰进行,七八年后才有收获。

“栽秧的时候最苦。”刘成友说。每亩地要栽约9万株黄连秧。一开始是大拇指和食指护着小苗插进犁疏松的土壤。一两天下来,食指起倒刺,就换成中指与大拇指配合,最后换成无名指。

每年,刘成友要在山上待9个月。他和妻子在山上搭了一个简易棚,用于吃、住、存放工具。

提及种黄连的艰苦,夫妻俩却说:“在农村,穷才是最苦的。只要‘嘿起干’,种黄连的人再苦也是甜。”

刘成友一家是因学致贫。为给两个女儿凑学费和生活费,夫妻俩开始种黄连。

2019年秋,他家收获的两亩黄连卖了6万多元,花钱不再靠借,“贫困户”帽子摘了,家里还买了电脑,两个女儿不用再去邻居家蹭网,两口子在村里进出都硬气了。

黄连产业也是石柱高山地区的重要扶贫产业,产量占全国的六成。2019年,全县黄连产值3.6亿元,种植黄连的农户户均收入4.6万元以上;贫困户种植黄连1681亩,贫困户户均收入3.2万元。

2合作社理事长谭建兰

自己呛“辣”好过椒农“呛水”

石柱红辣椒颜色鲜红、肉厚、味辣、籽少、油气足,颇受市场青睐。

“辣椒的辣味,比在市场上‘呛水’的滋味好过多了。”4月9日,在南宾工业园加工厂车间,石柱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建兰对记者感慨。此时已是傍晚7点,六七个工人仍忙着将烘干的辣椒装车。

谭建兰在石柱做辣椒加工多年,2008年,她组建的合作社辣椒种植面积已有上万亩。没想到,当年全国辣椒滥市。谭建兰思索良久,咬牙仍以每公斤2.2元、高于保底价0.4元的价格收购椒农的辣椒。

在加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她先后倒掉320吨鲜椒,年终算账,合作社亏损200万元,并欠农民150万元的辣椒款。好在由县政府担保,谭建兰获得两家银行的无息贷款,第二年的辣椒种植得以继续。

2009年,合作社引进了8条全国最先进的辣椒自动化生产线,辣椒由以鲜销为主逐步向加工为主过渡。前几年,全国辣椒行情曾连续出现大幅波动。三红合作社的辣椒依然按保底价收购,虽不能当年销完,但在制成辣椒面、剁椒后延长了销售期,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我们自己‘呛辣’,椒农就可以少‘呛水’,多尝种辣椒的甜头。”谭建兰说。2019年,合作社带动了840余户贫困户,其中580户已通过种植辣椒顺利脱贫。

辣椒产业是石柱市场化程度最高、“产加销”结合最紧密的农业产业。2019年,全县以33个辣椒专业合社为龙头,带动3万余户农户发展辣椒10万亩,年产鲜椒9万吨,椒农收入3亿元以上;建立县辣椒研究所,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辣、石椒系列辣椒品种18个,培育了30多家辣椒加工企业,生产干辣椒泡椒、火锅底料等调味品5万吨,加工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3“中蜂干部”谭奇胜

政府送技术蜂农事业甜

“一只蜜蜂一生要飞150公里,只能酿蜜3克。”石柱中蜂产业重要推动者、被称为“中蜂干部”的谭奇胜告诉记者,“要发展‘甜蜜事业’,干部必须像中蜂一样多跑、多想。”

“中益乡山清水秀,蜜源丰富,中蜂又不争地、无污染,值得发展!”2008年,时任中益乡党委书记的谭奇胜,详细考察一番后把中蜂养殖作为全乡支柱产业,并发动群众种植洋槐等多花经济作物作为蜜源。

慢慢地,中益乡的中蜂也辐射到县内其他乡镇,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但“甜蜜事业”发展的过程并不那么甜蜜。因为许多蜂农技术不到位,石柱中蜂养殖一度陷入低谷。

随后,县里招聘并系统培训了27名年轻技术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其为蜂农提供服务,采用新的养蜂技术。

马武镇蜂农杨仁福因缺乏养蜂技术,蜜蜂一度大量死亡。去年,他跟着技术员学习了一个多月,养的20群中蜂共取糖100多公斤,能收入两万余元。

“干部就像蜜蜂一样,要采得百花成蜜后,所有辛苦都为了老百姓甜。”谭奇胜写了一首小诗,为脱贫攻坚中干部群众的努力付出写下注脚。

石柱森林覆盖率达59.1%,蜜源植物种类繁多,为发展中蜂产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现全县有12.3万群中蜂,其中3.5万群由2350户贫困户养殖。去年全县中蜂产业总产值达2.5亿元,“甜蜜事业”成为石柱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的重要产业。

记者  罗芸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