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村集体联手开“公司” 贫困户分红得实惠
巫山双龙镇安静村
发布时间:2020-05-12 10:03:33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点击:810

土墙房、小阁楼……近日,巫山双龙镇安静村村民赵长雄说,他做梦也没想到,住了几代人的老房子竟然被整修成两层楼的民宿,自己不仅没花一分钱,还当起了民宿股东,可按比例获得效益分红。

  这间由农家老屋改建的民宿是当地双龙福农业公司的一个项目。与普通的农业公司不同,双龙福公司是将双龙镇20个村(其中贫困村10个,非贫困村10个)组织起来,以资产入股成立的农业开发公司。

  “我们借助农村‘三变改革’,构建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的双推进。”双龙福农业发展公司总经理杨海告诉记者,去年,公司年营业额突破100万元,通过劳务务工、代销农产品等方式,带动当地村民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

  农家土房变身乡间民宿

  巫山双龙镇是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这里山高坡陡、产业滞后,安静村是其中的贫困村。

  赵长雄的老房子位于延绵的山坡上,属于C级危房。几年前,当地对村社道路进行拓宽、硬化,公路直通到赵长雄的家门口。考虑到自己腿脚不便、无法下地干活,他寻思着将老房子改造成农家乐。

  可政府给予的危旧房补贴款只有1万余元,要改造个像模像样的农家乐,他还得自掏腰包个万把元钱。“两个孙娃子都在上学,要一口气拿出这么多积蓄修房子,实在是困难。”赵长雄有些无奈。

  正当他一筹莫展时,镇里引入社会资本,决定在安静村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作为项目负责人,杨海瞧中了赵长雄的老房子,经双龙镇驻乡扶贫队牵线搭桥,他向重庆旅投集团争取到100万余元投资,又说服赵长雄以宅基地入股,加上自己投资的10万余元,打造出安静村第一家乡间民宿。

  记者在现场看到,乡间民宿是在赵长雄老屋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两层楼的土墙房共有4间套房。每间套房都带有木质阁楼,装修得古香古色,房间内暖气、家电一应俱全,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

  民宿助贫困户就近务工

  2018年,民宿正式迎客,预计3年后开始盈利。杨海告诉记者,安静村四季皆可赏景,民宿步入正轨后,餐饮可一口气接待50余人,满足20余人住宿。按照每年10万元的纯利润计算,老赵可获得3万元分红。

  同时,民宿还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务工增收。记者采访时,建卡贫困户赵本家正在厨房里忙前忙后,帮着做一些杂活。随着天气渐渐变热,到民宿住宿乘凉的游客越来越多,赵本家利用农闲时间在民宿打工,一个月工资性收入有2000余元。

  “在政府的带动下,我还搞起了脆李种植,民宿离家近,务工种地两不误。”赵本家告诉记者,2017年,第一批种植的脆李陆续挂果,他成功脱了贫。但脆李园尚未大面积进入丰产期,收成不稳定,而这份务工性收入正好为他脱贫不返贫增添了一份保障。

  在安静村,像赵本家这样在民宿务工的贫困户还有好几户。“到了旅游旺季,民宿平均每天需要七八个帮工,只要是贫困户来应聘,我们都会优先考虑。”杨海告诉记者。

  农产品销售助农增收

  在经营民宿的过程中,杨海发现,除了欣赏安静村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外,许多游客更是冲着绿色无污染的农家美食而来。村里的土鸡、土鸭常常成为热销品。

  在他的建议下,2018年底,双龙镇驻乡扶贫工作队牵头,引入重庆晴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资35万元,镇里10个贫困村各出资3.5万元、10个非贫困村各出资3.5万元,组建了双龙福农业发展公司,聘请杨海为公司总经理。

  “我们按照‘先体验后购买’的理念,以民宿为载体,由双龙福公司深挖双龙文化,对当地农产品进行品牌打造及包装销售,以此辐射终端市场。”杨海告诉记者。

  今年初,受疫情影响,民宿生意不如从前,但农产品销售着实“火”了一把。“我们从村民家中收购甘蓝、蒜薹、萝卜等时鲜蔬菜,组成‘双龙福’蔬菜包,通过朋友圈进行销售。仅一个月时间,销售额就突破10万元。”杨海说。

  村民也从中受益。以赵本家为例,他在脆李树下套种土豆,过去吃不完的土豆只能烂在地里。现在公司上门收购,每斤土豆的收购价在1.5元左右,疫情期间,他套种的3亩土豆让他收入2000多元。

  在带动村民农产品销售的同时,公司还利用入股分红,帮助贫困村壮大村集体经济。杨海告诉记者,未来,他们主要着眼于高端消费市场,借助电商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产品以产定销。而获得的利润则按照每个贫困村占股3.5%、非贫困村占股3%的比例进行分红,为贫困村长远增收建立稳定机制。

  记者  左黎韵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