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重庆历时11年育成“黑糯600”
糯玉米“牵手”高花青素
发布时间:2020-07-23 10:46:51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点击:915

7月18日,武隆区沧沟乡大水村海拔1100米的玉米示范基地传出一个好消息:由重庆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历时11年选育出的高花青素含量玉米新品种——“黑糯600”首次在高海拔地区示范种植成功。

专家们的测产数据显示:“黑糯600”亩产鲜穗净重640.7公斤,花青素含量达1493nmol/g(溶液溶质的量浓度),比白糯玉米高出六七倍。而其亩产值达2562.8元,与往年种植的普通籽粒玉米相比,当地农民亩增效1480元。

科研人员为何要选育高花青素含量的玉米品种?“黑糯600”经历了怎样艰难的育成之路?重庆日报记者就此深入重庆农科院设立在高山上的科研基地,了解玉米科研团队选育“黑糯600”的背后故事。

意外找到“宝贝”

“黑糯600”究竟长啥样?记者跟随重庆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杨华研究员赶赴大水村的路上,他首先给记者科普了玉米及花青素的相关知识。

玉米作为粗粮界的代表,富含维生素C、矿物质、可溶性糖,有普通籽粒玉米、青贮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各种类型。其中,糯玉米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及适口性,消化率比普通玉米高16%,是许多城乡居民的最爱。

而花青素是自然界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属于具有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生物类黄酮物质。相关研究证明,花青素是当今人类发现最有效的抗氧化剂,也是最强效的自由基清除剂。“花青素抗氧化能力强,有助延缓衰老。而用鲜食甜糯玉米代参入主食,能补充因主食精细流失的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促消化、防便秘、控体重。我们何不将这两种结合起来呢?”杨华介绍。

原来,十多年前,杨华就率玉米研究团队在全国挖掘玉米种质资源,并找到了天生就具有深紫色、紫色、红色、黄色等颜色基因的地方玉米品种。但是,花青素含量高的黑色玉米品种,他们一直没找到。

直到2006年,玉米研究团队深入云南一个偏远山区搜寻时,偶然发现了稀有的地方玉米种质资源:一位老农在房梁上挂着的自留玉米种子里,竟然有两个紫黑色的玉米棒。

研究人员们喜出望外,说服老农将这两个黑色玉米棒卖给他们,并小心翼翼地把来之不易的“宝贝”带回重庆作研究。

11年选育之路

但这两个“宝贝”在重庆却遭遇了水土不服。研究人员在重庆种植后发现,这个云南黑玉米品种植株高大、产量低、籽粒浅、群体许多农艺性状分离严重,并不适合重庆直接种植利用。

玉米专家几经会谈商量,敲定了一个高花青素含量的玉米新品种选育策略:首先利用常规育种技术,用这个黑玉米品种与现有的优良糯玉米自交系进行杂交,培育出稳定遗传的黑糯玉米新自交系。再利用黑糯玉米自交系与糯玉米杂交,选育出花青素含量高、品质优、丰产稳产的黑糯玉米杂交新品种。

“没想到的是,选育之路非常‘曲折’,第一年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杨华回忆说。

2007年春,研究团队在观察鉴定云南黑玉米的同时,进行了黑色糯玉米育种基础群体的组建。但糯玉米的黑色性状很不稳定,玉米籽粒分离出了紫黑色、深紫色、白色、黄色等多种颜色。

杨华介绍,为了加速黑色糯玉米的选育速度,接下来的11年里,玉米专家们辗转云南、海南、重庆三地,一年3季育种,饱经挫折,久久为功。

经过黑糯玉米基础材料组建、新自交系培育、新组合测配、新组合观察鉴定、新品种比较试验、新品种多点试验、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等环节,2017年,一个命名为“黑糯600”的玉米品种终于选育成功,顺利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黑糯600”一出世,就以两个明显优势获得行业内广泛赞誉:一是花青素含量高达1493nmol/g,比含量仅80-200nmol/g的白糯玉米高出六七倍;二是籽粒花青素着色速度快,比其他颜色玉米早5-6天。

近两年,重庆已在低海拔地区示范种植“黑糯600”约1.3万亩,去年的平均亩产量达750公斤,产地带壳鲜穗批发价每公斤3-4元。

在2019年的中国鲜食玉米大会上,“黑糯600”成为一匹黑马,被评为“优势鲜穗品种”,获得“综合表现特等奖”。

高山地区错峰推广

当记者随玉米专家一行来到大水村“黑糯600”示范基地时,村民张东于、叶润兰夫妇正在烈日下采收丰收的玉米。记者看到,这个玉米新品种的外观与普通玉米并无不同,但剥开鲜穗苞叶一看,里面竟是一排排色泽鲜亮、籽粒饱满的紫黑色玉米粒。

“今年,为了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与武隆区一道,以最新科技成果为载体,开展了‘黑糯600’的高山立体生产种植示范。”杨华指着张东于的玉米地告诉记者,“这是我们转战800米至1200米的高海拔区域,首批示范种植的‘黑糯600’,收获后将马上再种植一季秋玉米。”

他说,这里特殊的立体多样性气候,昼夜温差大,不仅能提升玉米品质,还能延长市场供应时期,实现错峰上市。

“低海拔地区的鲜食玉米一般在6到7月上市,而高海拔玉米可延长至10-11月。”杨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重庆低海拔地区鲜玉米已基本结束采收,而这里的“黑糯600”晚上市,能买上好价钱。一般产地收购价每公斤在4元以上,农贸超市能达到6元。

张东于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种的是普通籽粒玉米,需要收回家脱粒晒干才能卖。现在科学家教我们种的‘黑糯600’玉米,只需摘下来就可以卖,村合作社直接来地边边收购‘鸡毛腿’(即带壳鲜玉米),省了很多劳动力,还不愁卖。”

他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他家种植3亩黑糯玉米,合作社开车来地边一次性采完,每斤2块钱,共收入了8100元。“要是跟往年一样种植普通黄玉米,我这3亩地能收入3600就顶天了!再说最近这几天下大雨,邻居家的黄玉米全倒了,能收好多玉米还很难说。而黑糯600非常抗倒伏,保证了好收成。”

大水村村支书左世乾介绍,像村民张东于、叶润兰积极参与示范种植的村民,在大水村有43户,他们共种植“黑糯600”约120亩。目前,经销商来村里收购“飞毛腿”的价格为每公斤4元,线上销售的精品“黑糯600”则论个卖,每个售价达6元。

记者从专家们田间现场测产得知,大水村“黑糯600”亩产鲜穗净重640.7公斤。按照当地“黑糯600”玉米收购价每公斤4元计算,每亩“黑糯600”玉米亩产值2562.8元。与往年种植的普通籽粒玉米相比,当地农民亩增效达1480元。

“如今,我们还着手了‘黑糯600’的加工技术研究,研发了黑糯玉米酒、黑糯玉米粉、黑糯玉米面条等系列加工产品。”杨华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利用储备的甜糯玉米饮料、花青素提取等加工工艺,拓展黑糯玉米鲜果穗消费路径,延长黑糯玉米产业链条,降低种植风险,提高销售效益,保障村民收入。

文  记者汤艳娟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