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彭水绣娘张小容 一根绣花针“挑”起一个家
发布时间:2020-08-25 09:48:40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点击:790

“明州亦安能病,此而改节哉?”近日,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鞍子镇大池社区,“彭水苗绣”扶贫就业工坊的培训老师张小容正埋头绣着北宋黄庭坚的《砥柱铭》。只见她以针为笔,以线为墨,飞针走线之间,这幅曾创下中国书画拍卖纪录的书法长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笔者眼前,笔势鲜活,笔法飘逸。

很难想象,张小容接触苗绣才两年,便从一名普通学员成长为培训老师,还得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水苗绣”传承人李绍玉的称赞:“脑子很快,心灵手巧,在苗绣方面有天赋。”

更重要的是,她用手里的小小绣花针“挑”起重担,使遭遇变故的贫困家庭焕发了新生。

遭遇不幸,结缘苗绣

张小容今年35岁,家住保家镇溪口村四组,原本和丈夫一起勤劳苦干攒了不少钱,修了新房,买轿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2018年3月的一天,丈夫敖大林在做外墙装修时,不幸从3楼摔下,全身多处严重骨折、软组织损伤、腰椎粉碎。在彭水县人民医院经过4次大手术、脱离生命危险后,张小容将丈夫转至大坪医院继续治疗。

“在大坪医院治了3个月,花掉了40多万元。”她回忆说,家里的所有积蓄都花光了,亲友还借了不少钱给他们,生活在瞬间被推回到原点。

当年9月,溪口村将她家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底,张小容接到帮扶人向国辉的电话,询问她是否愿意参加苗绣技艺培训班。“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她说,从小她就对针线活感兴趣,当时家里的情况也让她没法外出务工,参加培训既可以拿产品回家做,也能照顾家人。

26天的培训让张小容了解到,苗家刺绣这项技艺和自己以前做的针线活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苗绣针法多样,不同的针法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打籽针使图像凸出绣面,较有立体感;平绣阵法细腻,使绣面更富有质感。

积极乐观,勤于钻研

培训结束,经过考核,张小容作为优秀学员成功签约荣玉苗家刺绣公司。每个月两千多元的收入虽然不高,但对她来说,在家门口绣着花、挣着钱,还能养家、照顾家人,已经非常满足了。

更重要的是,在荣玉苗家刺绣公司,她师从李绍玉老师学习苗绣技艺,深深爱上这份慢工活儿,进而潜心钻研、大胆创作。

李绍玉还记得张小容的第一幅苗绣作品《枫叶》,别的学员可能要一个月才能做完,而张小容仅用了两天时间,而且绣品让大家都很满意。“她天资聪颖,悟性较高,在苗绣技艺上进步神速。”

面对老师的称赞,张小容开心地笑着说,苗绣技艺博大精深,每次看老师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图案都精美绝伦。一件很普通的衣服,绣上点装饰或花纹,就能让人眼前一亮。因此,她不放过任何一点提高技艺的机会,李绍玉老师也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手把手地教她,一招一式地讲解,让她收获颇丰。

白天,她来到蚩尤九黎城景区彭水苗绣展馆绣花样;晚上,她回家为丈夫做康复训练,照顾孩子;深夜时分,她打开绣布继续工作。每天,她要绣上1万多针,双手都磨出了水泡。

“苗家刺绣之所以贵重,就在于它耗时长,是人用心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张小容说,去年,保家镇经过公开评议,将她家纳为低保户,加上她在展馆上班的工资,一家人脱了贫。

助力脱贫,传承苗绣

据了解,近年来,渝鲁共建非遗扶贫“彭水苗绣”培训项目在彭水建立了3个就业工坊,当地贫困妇女可以免费学习苗绣技艺,绣好的成品由加工企业订单式回收、统一销售。优秀学员也可以像张小容一样,签约成为苗绣加工企业的绣娘。

“是苗绣改变了我的生活和家庭,我不但要继续绣下去,还要把彭水苗绣这项非遗技艺传承好。”张小容说,如今她已经在梅子垭镇、长生镇、高谷镇等地带出了100多名学员。

通讯员  任会  廖唯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