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扶贫先扶“志”与“智”
发布时间:2020-10-19 10:33:31    作者: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点击:905

我的老家就是凉风村。这里海拔1700多米,以前没啥产业。我和村里年轻人一样,想办法出去打工。2015年时,我在湖南开起了两个手机店,一年收十几万元没问题。

2016年村支两委换届,乡里鼓励有创业致富能力的年轻人返乡。我作为共产党员,希望改变家乡面貌,决定回来试试。就这样,我关掉手机店,回乡当上了村支书。

扶贫先扶“志”

凉风村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和渝中区面积差不多大,到一些边远“吊角户”要走两三个小时。走路,是在这里当村干部的“基本功”。

回乡后我发现,不少乡亲不能致富,是缺乏脱贫的“志气”。于是我从小事入手,先帮他们把志气立起来。

谭显理老伴过世后,带着两个单身儿子生活。生活缺乏条理,家里一团糟。于是,我劝他们从收拾屋子开始,帮他们树立起“我可以过上好生活”的信心。

我和村里的志愿者一起到谭家打扫了几次。后来每次路过他家,都要摆谈一下。慢慢地,他们开始自觉地清扫屋子,家里变得整洁起来。

年底村里评“卫生标兵”,谭家得了奖,这给父子三人很大的激励,在村里“腰杆直得起来了”。

现在,他们种了五六亩中药材,养了18桶中蜂,两个儿子还被推荐在周边小工程工地上打零工,一年可以收入3万多元。

扶贫还要扶“智”

有一些贫困户则是因为缺乏发展产业所需要的技术,不容易致富,我们就通过“结对帮扶”的方式解决。

2017年,村里发展中药材和笋竹两大产业,我劝贫困户程德平可以种一点。他不愿意,怕担风险,但来“要政策”的力度不减。

我把致富前景给他说了,还介绍村里的致富能手、我的亲戚伍先清做他的“技术指导员”。现在,程德平发展起10亩中药材,养了27只羊、近50桶中蜂,还靠着泥水匠的手艺在周边村镇打零工,年收入在村里都靠前了。

前段时间,我碰到他还开玩笑说:“好久没在村办公室看到你了哟。”他笑嘻嘻地说,自己从早忙到晚,哪里有时间嘛。

扶贫需要对接市场

从2016年到现在,村里所有的公路都硬化了,所有农户都住上了砖混结构的安全住房,所有的“饮水难”都得到解决。

但要致富,产业是关键。我们引进天宝药业、渝川农业等龙头企业规模发展中药材、笋竹。

过去凉风笋竹缺乏宣传卖价不高。我带着样品找到企业,发动大家用微信朋友圈进行宣传,今年村民卖笋竹,每公斤价格提高了20元。

经过几年努力,全村人均收从2014年底的4800元提高到去年的10500元。今后,我们还将发展旅游产业,让更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

记者 罗芸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