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申花生”与他的“中华梨村”
发布时间:2021-02-18 10:12:00    作者:    来源:    点击:812

寒冬时节,永川区南大街街道黄瓜山村,“中华梨村”的牌坊在阳光照射下很是耀眼。

走入村里发现,这里不仅有4000亩梨园,还有猕猴桃园、葡萄园、蓝莓园等分布其中,“春赏花、夏采果、秋休闲、冬品年”的全域旅游格局已基本形成。

“在‘申花生’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村这几年的变化惊人。”一名村干部告诉记者。

“申花生”名叫申希泉,已在黄瓜山村当了20年书记,在他及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有女莫嫁黄瓜山,一年累到头,无吃又无穿”的黄瓜山村,因发展梨产业声誉鹊起,又因发展乡村旅游博得“中华梨村”之美名,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打退堂鼓到留下来

黄瓜山因俯瞰山体细长,植被茂密,形似黄瓜而得名。在永川甚至重庆,黄瓜山村的名气不小,这源于十几年前就兴起的乡村旅游。

但在5年前,黄瓜山村也面临着二次创业的烦恼:如何促进乡村旅游从“观光”到“休闲”转变,从“农家乐”模式向“休闲度假”体验模式转变?

彼时,村“两委”面临换届,已在黄瓜山村担任了15年书记的申希泉,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申希泉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氏传统手工技艺的代表人物,是“川东花生”的第四代传人,故大家习惯称其“申花生”。他经营食品厂已有31年,目前年销量300吨,销售额近百万元。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厂里的事也越来越多,这让独挑大梁的妻子聂绍容颇有微词,一直催着他“退下来”。

申希泉犯了难:一方面,乡村旅游方兴未艾,黄瓜山村尽管起步较早,但前有茶山竹海领跑,后有石笋山紧跟,稍有不慎,就会落人之后;另一方面,自己苦心经营的食品厂也需要他。

关键时刻,永川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兆龙找他谈了一次话:“你不能走!村民需要你,村里的发展也需要你。再说,现在村里乡村旅游还没见成绩,你舍得离开吗?”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当时47岁的申希泉决定留任。

从一花独香到百花齐放

如何让村里的产业实现提档升级,成为了申希泉思考的主要问题。

“我们的乡村旅游虽然搞了多年,但是拿得出手的只有梨子,品种比较单一,花期有限,导致乡村游的季节性十分明显;并且,部分梨树开始老化,产量下滑。”申希泉说,要发展全域旅游,就得从品种多样性入手,增强参与感、体验感。

申希泉和村“两委”决定对梨树进行换种和品种改良,相继建起了猕猴桃园、蓝莓园、“其中园”等产业园,引进体验性项目,丰富游客玩法,延长游玩时间。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园”占地千余亩,是一个集赏花、采果、游玩于一体的民宿项目,也是黄瓜山村旅游提档升级的重点项目。由于牵涉的土地面积较大,有的村民担心林地流转后林木会被损坏,有的村民梦想能“一锄头挖个金娃娃”……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刁难、阻工的事时有发生。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村民们的想法开始转变。最终,其中园成功流转土地1000余亩,横跨砖房院子等5个村民小组。其中,砖房院子村民小组流转集体林地近300亩,年收益18万元。

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黄瓜山村创新建立果业、旅游、企业、农业、产业园等5个党支部,各产业致富带头人担任支部书记。同时,创新制度设置,把支部建设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绑”在一起,建立以产业发展为主的考核制度,形成了“党委—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的组织结构和服务网络,产业得以顺利推进。

目前,该村流转土地7700余亩,培育猕猴桃园、桑葚采摘园、其中园等农事、农耕文化体验园13个,“春赏花、夏采果、秋休闲、冬品年”的全域旅游格局已基本形成。

产业的发展,让黄瓜山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2019年该村农民人均收入达20872元,村集体收入50万元。

从腰包鼓起来到精神富起来

“我们挖掘历史文化故事,把黄瓜山的来历和景区景点故事娓娓道来,丰富文化内涵。”申希泉说,黄瓜山村一直非常注重培养文化之魂,从修建“中华梨村”牌坊、建造文化广场到打造以梨文化和乡村文化为内涵的乡村旅游项目,从编写旅游景点推介图书《神奇黄瓜山》、收集整理编写《黄瓜山村志》到组织文艺工作者到村里采风、创作大量诗词歌赋和影视作品……一系列举措为村里积累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黄瓜山村还请专人创作《黄瓜山村之歌》,“松涛推开青纱帐,满山梨花迎朝霞,象鼻嘴上观锦绣,白岩槽里看桃花……”歌曲以歌颂黄瓜山村自然风光和富裕生活为题材,被评为全国优秀村歌。

在文化生活方面,去年6月30日,黄瓜山村整合村内10余支文艺小分队,组建了圆梦艺术团。艺术团发挥成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自编自演新时代新农村新生活故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公序良俗、乡风文明。

近年来,黄瓜山村先后荣获了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

记者颜安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