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今天是:

      12316“三农”呼叫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12316专题网 >> 致富经验 >> 详细内容
父子接力传匠心 城口腊肉“出山”记
发布时间:2022-10-10 15:31:20    作者:    来源:华龙网    点击:350

一份传承,让“非遗”技艺走出大山;两代坚守,让城口腊肉飘香世界。

来自大巴山深处的腊肉因一队食客的造访,踏上了味蕾的征服之路,老腊肉也逐渐成为城口的“金字招牌”。

提到城口腊肉,绕不开赵孝春,被称为“城口腊肉第一人”的他,如何白手起家把城口腊肉从山区推向城区?儿子赵友安又是如何从父亲赵孝春手里传承衣钵,把腊肉做出新花样?

近日,记者来到重庆市城口县赵孝春野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采访了重庆市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城口老腊肉制作工艺”第五代传承人赵友安,来看这对父子与腊肉的不解之缘。

肉香不怕路远

“还没端上桌就把客人香惨了”

早年城口老腊肉并没有现今响亮的名头,直到1994年,城口的腊肉迎来了一个转折点。

当时赵家是村里的养殖大户,因为猪肉价格大跌,巨大的亏损下,当家人赵孝春不得已,把几百头猪的肉做成了腊肉封存。

正巧有天万州市的领导来城口考察,而赵孝春的猪场正在必经的木桥旁,工作结束后一行人在此歇脚吃饭。

“我们炖了腊肉,就是家常做法,用铁罐煮的,肉还在锅里,客人们就闻到香味了。”赵友安回忆起这段往事颇为自豪。

肉香不怕路远,尝过鲜的客人们当下便合计带肉进城,通过他们的牵线,不久后赵友安家的腊肉在城里单位的食堂广受好评。

自己家的腊肉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年轻的赵友安不及细想,把这份疑惑化为对父亲的崇拜。

“老汉是个胆大的人,那个年代的人看来有些‘投机倒把’,这次的机会他一眼的就看准了,决定把肉拿到城里去卖。”

说干就干!但一切从零开始。

没有包装,就立刻请篾匠连夜赶制竹篓;没有车,就千方百计找来农用手扶式拖拉机,没有路,就绕路达州再到万州……

如此,赵友安陪同父亲赵孝春,跋山涉水把家里的几千斤腊肉送到了万州,一方面卖给各单位食堂,一方面也在市场上“试水”。

其中的艰辛难以想象,而在赵友安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胆大心细的做派。

“卖了几万块,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全部现金揣在身上,老汉还去买了两把菜刀傍身。”

至此销路算是打开了,城口老腊肉的香味从城口山区飘进了几百公里以外的万州城里。

展销要披绶带

“卖腊肉靠的就是这张脸”

“腊肉这个东西能卖得成钱”,这成了赵家的新目标,也在村头掀起了“巨浪”。

赵孝春是城口县修齐镇茶丰村人,因村民们推选当上了生产队队长,改革开放后,为了改善生活,他又成为养猪大户,人称“天篷元帅”。

这次,当腊肉风口到来时,赵孝春再次抓住了机遇。

“一回来我们就开始扩大生产,多喂猪,发动当地的社员也加入进来,准备每年都来炕腊肉。”赵友安说,为了满足整个腊肉生产链的需求,自家做了很多当时“惊天动地”的大事,比如花钱单独拉一条高压线、自费修吊桥和索道。

山里人的生意经总是在“活泛”中又透出淳朴,此时赵孝春没有放下曾经生产队长的责任,稳固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想着带动周围的乡亲脱贫致富。

一方面靠工坊免费为周边村民加工粮油米面,获得麸皮米糠油枯等作为猪食原材料;另一方面送仔猪给周围的农户养殖再保底收购;另外还雇佣当地人帮工……

“我们向周围农户收生猪做腊肉,在给足价格的前提下,还给一些养得好养得多的农户分红,意在鼓励他们靠自己的劳动收获。”赵友安此时也慢慢成长为父亲的得力帮手。

靠着养殖生猪、售卖腊肉,赵家的生意越做越好,工厂也越办越大。90年代是赵氏企业飞速发展的十年,与此同时茶丰村也发生了巨变。

2000年赵孝春被评为全国劳模,2001年春节前夕赵孝春——西装革履并身披“全国劳模”的红色绶带,出现在重庆市第二届名优特产品展销会上:“我的腊肉正在向城市进军!”

靠着诚信经营,赵孝春把腊肉一卖就是几十年,把产品从山区卖到城区还远销国外。

如今,81岁的老爷子,还是习惯到自家专卖店去转转,“他们买腊肉看的就是这张脸”。

“他们认的不只是味道和工艺,也是老汉的为人和企业的诚信”赵友安这样总结。

父亲的传家宝

“是腊肉手艺还是腊肉精神”

企业发展不可能顺风顺水,在选择面前,赵友安总是会想“如果是老汉,那他会怎么选?”

他还记得,在生产腊肉的过程中,偶尔个别员工因为技术上的失误,导致质量不达标,赵孝春会毫不犹豫地将不达标的腊肉全部销毁,从不让一块质量不好的产品流入市场。

“诚信本是我们家一直秉承的经营原则,也是我们家的家风。”赵友安深信父亲所说的“宁肯丢利,不丢信誉”。

2004年,在赵孝春的倡议下,城口所有的腊肉企业组建了城口老腊肉行业协会,并制订《城口老腊肉地方标准》。同时,通过了QS认证、质检、获得卫生许可证的“赵孝春城口老腊肉”还在包装上打上防伪条码。

2006年,“赵孝春牌老腊肉”被评为重庆市名牌产品,除畅销到重庆、上海、西安、广州等地市场外,还远销到俄罗斯,年销售额上千万元。

如此的销量下,城口老腊肉仍然保持的传统的制作工艺。赵友安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一般熏制腊肉都是用柏树丫枝对猪肉进行烟熏,一两天就熏完了;我们熏制腊肉却是用木炭余温来炕,至少要一个多月才能制作完成。”

慢工出细活,这样炕出来的猪肉没有烟熏味,盐含量不高的同时亚硝酸盐含量极低,而且色泽金黄、软硬适度。

如果城口腊肉是因为味道让人惊艳,那科学“熏”、健康“炕”才是在市场长久生存的秘密法宝。

如今,赵友安早已对腊肉做了深入研究,而对他来说,父亲传给自己的不仅是腊肉工艺,更是实干坚守的腊肉精神。

老腊肉赶新潮流

“开袋即食、要出方便菜”

赵友安从20多岁就跟随父亲学习老腊肉的制作技艺,提起这项技艺的要点,他如数家珍。

从养猪、选肉、到腌制配方、熏制木料,赵友安已拥有自己独有的经验。

跟随赵友安走进腊肉生产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炕房里整齐地挂着晶莹剔透的小块腊肉,从色泽和形态上来看都非常让人有食欲。

“现在我们升级了,处理生猪时把肉去骨改小,这样更方便包装也方便消费者食用。”曾经外表黑黢黢的老腊肉在保留风味的同时提升了颜值。

另外,为了打破传统,从“年货”“农副产品”向休闲食品过渡,公司还邀请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等地的专家合作,开发年轻人爱吃的休闲腊肉吃法。

公司引进了标准化休闲食品生产线,“麻辣味、五香味、腊肉丝、腊肉干,我们现在共有17个品类的休闲食品。”

当下,赵友安又有了新的目标:把腊肉做成预制菜、方便菜。

“以前吃城口腊肉要烧肉洗肉,这样很不方便,下一步我们打算生产‘方便菜’。”

洗净切好杀熟后抽真空包装好,消费者拿回家稍微加热就能入口,这是赵友安的预想。

以往,人们对城口老腊肉的印象是黢黑的外表。如今,赵友安子承父业,打破腊肉“烟熏火燎”印象,让它赶上了新的潮流。

父子两代接力,让城口老腊肉迎来了春天。

          版权和免责声明: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者尽快联系我们删除